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专题5 十八: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1:09: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0、(河南省2018届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难言岛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选址地,建成后,该科考站将以极地冰盖和高纬度海洋研究为主。难言岛位于罗斯海西岸(图)。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其中多数物种适应了这里寒冷的环境,罗斯海被称为地球上变化最小的海洋生态系统。难言岛西侧为横贯南极山脉,常年盛行6~7级的偏西风,尤以超强、超干冷风著称,地面碎石遍布。

(1)说明罗斯海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因。

(2)分析难言岛地面多碎石裸露的原因。

(3)分析难言岛多大风的原因。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和应用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4大应用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方法

判断角度 判断热量带 判断方法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 “哪低哪半球”,同一自然带哪坡低,就是哪半球。如甲图一般为北半球,判断南北半球 乙图一般为南半球。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判断阴阳坡 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 迎风坡雪线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背风坡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故雪线高)

1、特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 影响因素:地形、纬度(2分)

2、根据中国地理知识可知,张家口以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植被带以温带荒漠带为主,张家口以南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丘处机此西行之地位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较差大,夏有酷暑,暴雨,东有严寒,暴雪;此行经过沙漠地区,干旱缺水,风沙较大。

3、所以大面积种植蔬菜,引大量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渍化;而水资源短缺会导致护林枯死,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和沙尘暴等灾害频发;大量引水灌溉会威胁到河流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4、热带雨林。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森林遭破坏,其涵养水分的功能降低,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森林遭破坏,其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加剧当地水土流失;森林遭破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导致气候恶化,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大,以及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径流量减小、野生动物缺乏栖息地等。 答案 5.D 6.C

第5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水热条件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森林分布范围广,所以选D。第6题,森林分布主要受水分影响,地势较高区域,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河谷和平地有冻土发育不利于树木生长,所以选C。 答案 7 C

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植被的变化特点。太白山是秦岭

主峰,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故太白山北麓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错;据“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知,“山的中腰”处降水多,B错;山的中腰处与山麓相比气温低,为针叶林带,C正确;“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知,“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8、(1)D (2)B

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区雪线高度自西向东降低,自南向北增高。第(2)题,长江上游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雪线高度逐渐升高。

9、M区雪线整体比N区高(2分),因为M区地处热带(纬度低),与同海拔的N区相比,气温较高(2分);M区雪线东侧低西侧高(2分),因为M区地处东南信风影响地区,东部迎风坡降雪较多(2分);N区雪线西侧低东侧高(2分),因为N区地处西风带影响地区,西部迎风坡降雪较多(2分)

10、(1)气候寒冷单一,生物演变速度慢;极地气候常年严寒且稳定,生物习性与气候相适应,生存条件稳定;位置偏僻,受人类过度捕捞和船舶运输影响小。

(2)气候干冷,植被发育差;冰川侵蚀,基岩裸露;气温低,受冰川冻融作用,岩石风化严重形成碎石。

(3)靠近南极极地高压,气压梯度较大;气流经过横贯南极山脉的缺口峡谷处,狭管效应增强风力;西风吹向难言岛的过程中地势降低,气流下沉,风速增强;地面多为冰川覆盖,摩擦力小)

专题5 十八: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9a1r1ycrx99g5n13tny9pg7z7hdod00ter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