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参考教案
课标要求:
1.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2.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对欧洲历史上出现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君主专制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在对两种形式相同而本质不同的“君权神授”思想的比较重,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可设计题目,如比较阿奎那与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围绕此问题踊跃发言,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欧洲的君主专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中世纪后期,封建诸侯割据混战不断的动乱年代,他在维护世俗王权的统治、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方面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君主专制制度毕竟是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近代前期,他有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故最终被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所抛弃。
重点:1、欧洲君主专制的产生背景及其形成过程。
2、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理论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 难点:如何理解欧洲的君主专制及时对抗教权至上论的一个产物,但又需要教权至上论来维持它的合法性。 【导入新课】
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何时建立的?(秦朝,秦始皇)什么时候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汉武帝时)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君权与神权结合,更加强了君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当时一般的社会意识,莫不认为皇帝就是天子,是秉承天命统治人民的。而在西方最早给君权披上了一层不可侵犯的神圣性?最早提出“君权神
- 1 -
授”又是哪国?何人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概念 1、如何理解专制主义这一历史概念?
专制:与民主相对。指最高统治者拥有无限制的权力,以自己的意志对国家 进行独裁统治。--一种政体形式
专制主义:维护专制统治的学说和理论。 --一种理论形式
从历史角度看,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不同国体)都曾出现过专制统治政体。
2、欧洲的封建社会(中世纪)
(1)、时间: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中国进入封建社会要晚近1000年.)
(2)、阶段:5— 11世纪是西欧封建经济的形成时期, 11—15世纪是封建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
15—18世纪是封建制度的鼎盛和衰落,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 (3)、特点:
经济上: 土地所有权分散(中世纪早期的国王为了得到臣民的支持,不得不采取分封制,把自己拥有的土地分给教会、贵族,这就使得当时的土地所有权分散。土地所有权分散就导致欧洲政治权力的分散。 “如果政治经济权利都分散在一些人手里,那么国王处处要受人限制,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当时教会拥有欧洲1/3的土地,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政治上:权力分散
(政治权力分散,教会拥有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国王拥有最高的世俗权力,但王权受教皇的制约;双方存在斗争;教会有征税,司法,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世俗君主的控制权)
本课讲述的就是欧洲君主消除宗教阻力走向专制并利用宗教强化专制。 3、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君权与神权的关系
提示: 中世纪的西欧有两种主要权力:一种是君权(即世俗权力);另一种是神权(即教会权力)。二者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
- 2 -
(1)统一:两种权力相辅相成,共同维系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罗马天主教会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中心和精神支柱。
(2)对立:由于罗马天主教会鼓吹神权高于君权,君主出于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二者之间又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一、万王之王(教权与王权的斗争)
1、教皇鼓吹教权至上(目的: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理论——“君权神圣”) ①最早提出:教皇尼古拉一世----反对世俗权力干预教会事务,竭力维护教会独立
他宣称“国王兼任祭司,皇帝见人教皇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基督教已经将这两重职务分开了,
皇帝在精神方面需要教皇,但是教皇出去在世俗方面的事务是不需要皇帝的” ②发展: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教皇不仅是教会内部宗教事务最高领袖,在其他方面地位也超世俗国王或皇帝。
他系统的阐述教权至上理论,认为教会从未犯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误。教 皇也是至高无上的和神圣的,对一切人类都拥有审判权,而不受任何人的审判。他还把教皇和权力和皇帝的权力的关系比作太阳和月亮。
③推崇到极点:英诺森三世—基督交给彼得治理的是全世界,自称“万王之王,万主之王”。因此他广泛查收各国事务,把各国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④正式规定: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正式规定教会权力高于一切世俗权力 他根据《圣经》中的理论说,当年耶稣让门徒准备的两把剑(分别象征精神权利和世俗权力),都交给了教会,通过加冕仪式,教皇又把世俗权力之间交给了皇帝。所以教皇是世俗权力的真正所有者,皇帝只是接受了一定的委托而已,世俗的权力来源于教会的授予与委托,因此服从教皇是任何人得救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神学家论证教权至上——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 产生历史条件
①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对欧洲深远影响。经济:中世纪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政治:拥有世俗权力;教权高于王权; 思想: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主宰。
②13世纪的意大利,基督教正统教会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 3 -
经济:城市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政治:市民、国王、农民共同反对教权; 意大利因教皇国特殊地位矛盾更尖锐。 思想:反对基督教会腐败的“异端运动”。
③神学家为了维护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必须协调教权与君权之间的矛盾。 (2)目的:调和教权与王权的矛盾,维护神权统治 (3)解决王权与神权之争的方法 国家观:①教权高于王权
(国家是人理性的产物,但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的理性,国家和君权都是上帝的创造物。代表上帝意志的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世俗统治者。) ②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所以君权也是神圣的 附:“君权神圣”诸关系: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教会高于王权。
君主权力来源:一切世俗权力来源于上帝的授予;王权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 王权与教权关系:社会生活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精神上的完美境界,要享受上帝般的快乐,而这靠人类自身的德行是达不到的,惟有神的恩赐才是永生,因此单靠人类的政权统治是不行的,只有那种属于既是人又是神的君主,即耶稣才行的。君主应当服从教会和教皇。教会权力主要管精神,世俗权力主要管物质。 政体观: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因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不是由一个人统治的城市或省,总是因为纠纷而陷于分裂。)
王权性质:国王是上帝的仆人,肩负着使世俗之人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基督教 的最高目标(灵魂得救)的使命,因此王权也是神圣的。 (4)思想特点:把宗教至上理论与理性哲学相结合。 (5)作用:对教会:维护教会权威与至高无上地位。
对君主:提高了君主的地位,论证了君主权力的合法性、神圣性、重要性,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二、君主专制的加强------君权与教权斗争的结果 1、背景: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