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马教皇通过天主教会组织,控制着国王和贵族的政治经济活动,并以严格教规制约着基督徒的日常生活。
(2)教会具有比国家更高的地位,对世俗君主的权力构成强大威胁。
(3)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王权保护;国王结束分裂割据需要市民阶层的物质支持。故国王与新兴资产阶级结盟对抗封建割据势力。 2、典例: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1531年措施:对教士课以重税;令英国主教和教会将各种收入上缴国王;宣布英王有权任命英国主教而无须请示教皇
(2)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教”的最高首领是英王 (3)其后,议会又宣布与教皇断绝一切往来。
(4)解散修道院,没收教会地产,是土地所有权转移。形成反教皇利益集团,是其专制统治坚实基础。 3、认识:
(1)、是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王权强化的产物。
(2)、理论上讲,国王是民族国家的象征,在事实和法律上握有最高权力;但其形成需要借助神权来维护它的统治。
(3)、国王与教皇斗争的实质是对教会的控制权及对世俗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争夺。
三、“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大傻瓜”——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背景:
(1)詹姆士继位,斯图亚特王朝是统英国。都铎王朝至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王权已经合并教权。(措施:建立民族国家、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宗教改革、实行重商主义、鼓励对外扩张、进行海上争霸)
(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3)詹姆士企图增加税收以解决政府财政危机,遭资阶及新贵反对。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日益加深。 2、詹姆士一世的思想:
“王权至上”(国王可以任意行使权力,人民必须绝对服从国王;国王如果滥用权力,人民只能祈求上帝来引导。)、“君权神授”(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是
- 5 -
尘世间最高权威;除上帝外,国王无须对任何人负责。) (1)重申王权的至高无上认为议会无权干涉国王的决定。 (2)强调君权来自上帝,议会权力来自国王 (3)系统地阐述君主制的性质。 3、影响:
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 ,最终 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反应的是资产阶级与落后的封建统治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实质是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相较量的过程)
四、评价专制主义(或 “君权神授”理论提出的意义)
积极作用: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有利于形成民族国家的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消极作用:代表专制思想,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最终加剧了君主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阿奎那的“君权神授”与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的比较 提示:
(1)背景不同: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是中世纪教会、世俗权力之争的产物,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则是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斗争的产物。 (2)目的不同: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从神学的角度论证基督教上帝的神圣性和教会权威的绝对性;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是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的合法性,侧重于维护王权。
(3)影响不同:“君权神圣”为宗教权力至上的教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客观上维护了基督教的根本利益;“君权神授”是詹姆士一世镇压人民反封建斗争的精神武器,为其专制统治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结果激化了国内矛盾,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二者差异的核心是权利的归属问题。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提示: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经历了神学笼罩下的王权与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理论
- 6 -
两个阶段,即“君权神圣”与“君权神授”。
(1)基督教神学家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目的是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从神学角度肯定君主统治的合法性。
(2)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主张,目的是维护国王的专制统治,反映了教会神学权力的衰弱,专制王权的力量空前强大。
- 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