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
学案例评选
《比尾巴》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教具准备:小动物及相关尾巴图片;生字卡片12 张。 教学课题: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里的一问一答形式的识字童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倡,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从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出发。充分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教学的影响。在识字的过程中创造各种形式与机会,注意让学生在复现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编者将六种小动物置于这幅情境图中,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这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能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多为六、七岁的孩童。生活中他们已经认识了好多动物,比如:兔子、燕子、孔雀等,还有一些也在电视或书上见过,但对于动物尾巴的特点却稍显陌生了。对于识字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但对形近字识字的方法,还很有必要引导他们发现其规律,提高识字效率。因此,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标》对本年级段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汉字的特点,认读12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感受汉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会童谣的韵味,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本文六种动物尾巴图。 2、本课的生字卡片。 3、课前让学生收集的小动物图片或者玩具以及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让学生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学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关联词说话和仿照课文说话。并在游戏中学习生字,背诵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刚才老师刚接到狮子大王打来的电话,它说呀,今天动物园里有一场特殊的比赛,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当裁判员,你们想去吗?(生答)好的,那我们就开着火车一起去吧。 可是门卫叔叔说:“你们得先闯过以下三个关口才能进入赛场。” 1、认识“比”、“尾”、“巴”这三个字。(教师出示这三个字的卡片作为课题的板书) 2、看课文插图说句子,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3、把课文朗读三遍。(不认识的字用学过的方法或与同学交流认识它们)要读得流利些。 二、闯关通过,比赛开始。 随文识字---“猴、长、短、鼠、把、伞、扁、弯、最”(看谁记得快,认得多) 左边两组学生读第一个问句。右边两组学生读回答的句子。教师出示生字和猴子尾巴图片:学生认识字形和字音,并说出猴子尾巴的特点。(“猴、长”两个生字) 1、女同学读问句,男同学读答句,认识后面的生字。(方法同上)并理解“兔子、松鼠、鸡、鸭子、孔雀”等动物尾巴的特点。 2、看着“孔雀尾巴”的图片,再次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3、学生齐读生字。 4、做游戏巩固识字。(叫学生到黑板前听好老师读哪个字,就把哪个字摘下来,看谁摘得赢。 5、又请两名学生听着同学所读的字,把生字卡片放回老师的板书中去。 三、 朗读感悟,巩固识字 学生分角色读文,再次认识生字,感悟动物尾巴的特点。 四、 自编儿歌 谁的尾巴( )?( 尖), 谁的尾巴( )?( 扁), 谁的尾巴像剪刀?( )。 五、 指导写字 1、读一读,记一记生字的笔顺 2、看一看,“云、公、车”这三个生字在田字格里怎样写,出现相同的笔画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 3、写一写,教师范写,学生临写。重点指导写“公”。 六、课外延伸 回家后找一找,还有哪些动物有尾巴,它们都有何特点。 七、 板书设计: 猴子尾巴图片 猴子 长 兔子尾巴图片 兔子 短 松鼠尾巴图片 松鼠 像把伞 10 比尾巴 公鸡尾巴图片 弯 公鸡 鸭子 鸭子尾巴图片 扁 孔雀尾巴图片 孔雀 最好看 课后反思 1、 随文识字,轻松。 因为本课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篇童谣,它的教学任务不仅要读懂童谣,更要在童谣中识字。这册教材的特点是多认少写,认读量是比较大的。本课就有12个认读字,如果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反复读,学生必定会感到枯燥。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设计的随文识字这个环节,可以使学生减少学习文字的枯燥,同时在语言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字义,在学习生字后,童谣已经轻松地背诵下来了。 2、 记忆字形,方法多。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知特点不同和汉字的构字特点,我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记忆字形,使学习汉字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如:有的通过对汉字字形的溯源、比较、发现记忆,像“比”、“尾”等字;有的采用对汉字整体的感受来记忆,像“扁”、“伞”等字,有的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形近字的特点,像“把”、字;有的珍视学生自己独有的识字方法,像“巴”“短”等字。 3、 游戏复现,巩固好。 根据心理学的特点,事物是在反复的复现中记忆的。汉字的记忆更是如此。课堂上通过游戏的形式,对所要记忆的12个生字进行多种形式的复现,像“贴字”、“摘字”、“组词”、“猜字”、“写字”等,生动有趣,寓知识于游戏中。课堂上形成高潮,效果好。 4、 说话拓展,培养综合素质。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通过几次的模仿说话、创作。把学会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哪些,不仅从课内引向课外拓展知识面,而且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个人信息 省份:江西省 学校:上犹县社溪镇中心小学 姓名:徐玉华 职称:小教高级 邮编:341202 联系电话: 邮箱: 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社溪镇中心小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