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师大《德育原理》在线作业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7 1:00: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德育原理》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 A )

A.苏霍姆林斯基 C.赞可夫

B.蒙台梭利

D.裴斯泰洛齐

2.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并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和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D )

A.杜德海姆 C.班杜拉

B.杜威

D.柯尔伯格

3. 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和( C )

A.情感品质 C.思想品质

B.意志品质 D.宗教品质

4. 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D )

A.情境性 C.动荡性

B.协调性 D.成熟性

5. 相对于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而言,属于学校德育特征的是( B )

A.养教结合 C.隐形性

B.广泛性

D.有组织性

6. 品德修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B )

A.促进社会的发展

B.提高自身的品德水平

C.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D.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

7. 德育的本质特征是( D )。

1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A.进行政治教育 B.开展宗教教育活动 C.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 D.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8. 凡学生品德或某一侧面在群体中或个体前后对比中处于上升或前进趋势且幅度较大的,应给予( B )。

A.达度评定 B.比较评定 C.操行评定 D.肯定性评定 9. ( B )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A.品德内部的矛盾运动 B.活动和交往 C.深刻的道德认识 D.品德发展的动机 10. ( B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各科教学

11. 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是( C )

A.讨论法 C.陶冶法

B.谈话法 D.讲解法

12. 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产生于( B )。

A.19世纪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中叶 D.21世纪初

13. 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作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 D )。

A.奖励法 B.惩罚法 C.评比法 D.操行评定 14. 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D )

A.爱国主义教育 C.共产主义教育

B.国际主义教育 D.集体主义教育

15. 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D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C.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

2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D.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德育主体的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德育主体的素养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教师必须有垂范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专业知识素养。教师本身是德育的主体。所以,道德教育的前提之一是:教师尤其是从事道德教育工作的专门人士必须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政治信仰、法纪观念和优良的德行品质。否则,道德教育只能变成难以使人确信的一般的知识教学。

2、在德育过程中应如何选择道德教育的方法? 答:1.德育课教学 2.其他课程教学

3.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 4.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 5.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 6.党团组织、学生会工作 7.校园文化建设

8.家庭与社会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请简要介绍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谈一谈它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重视学生的道德判断、推理与选择能力的培养,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使道德教育内容能真正被学生所接受,所领悟,所内化。因此,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也应提倡启发式教学,而对一些社会现象,比如青少年上网,打架等,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充分讨论、明辨是非,这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认识问题的根本所在,他们的体会将更加深刻。让学生在体验中、在实践中构建道德生活经验。 (二)改变德育课的授课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3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上面提到我国的德育课现在还是灌输知识,因此,我们不仅要改变德育课的授课模式,还有明确德育课的授课内容,像以前的照本宣科,仅讲授书本知识已经不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因材施教,结合社会上的一些德育现象,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以往我们的德育教学忽视了价值的多样性和对价值的选择性,以至于学生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改变德育课的授课内容,从帮助学生发现、发展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为出发点,培养出适合他们成长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就学校里的学习活动而言,其他学科侧重帮助学生解决是非判断问题,而在道德课程的教学中,价值判断的重要性就显得特别突出。

伟大的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普遍存在与其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但是,个体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水平和阶段越高,道德判断和行为的一致性就越高。所以,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国的德育课应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让学生在正确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而个性化的教育方向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传统的思想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救火车的角色,社会需要什么,思想教育就抓什么,过分强调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却忽视了思想教育的本性对人及人性提升。这种对思想教育功能的窄化直接影响了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此外,传统的思想教育非常注重对群体的教育,而较少关注个体的差异。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由学生主动来寻求咨询的一种思想教育方式。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意识的日益强烈,也要求德育教师更多地采取咨询式的教育方式与方法。这种方式方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交流、自主选择,咨询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受到尊重,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改被动式教育为主动式教育,学生有了各种思想疑难问题主动去寻求帮助,而不是单纯一味地灌输。同时,由于咨询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咨询的保密性、科学性提高了教育的信度,使学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因此,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应尽快完善学生德育咨询机制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四)壮大德育课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我们的德育课目前面临很多问题,要想改变德育课的授课模式,授课内容,这些都离不开授课教师,因为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整个课堂。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都在强调教师的转型,因此德育课的教师也不能例外。但放眼望去,目前我国的德育教师,多数学校

4

搜索更多关于: 北师大《德育原理》在线作业答案 的文档
北师大《德育原理》在线作业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9ck08iswp4yj364q360565jb3urou0112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