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客运专线铁路桥梁工程施工手册
1、前言 1
2、本手册参考的标准、规范、指南 1 3、本标段工程概况 1 4、桥梁工程的主控项目 3 5 基础工程施工 7
5.1 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案 7 5.2 明挖基础施工 7 5.3 草袋围堰施工 13 5.4 钢板桩围堰施工 14 5.5 桩基础施工 18
5.5.1 挖孔桩基础 18 5.5.2 钻孔桩基础 20 5.6 承台施工 39
5.6.1 一般承台施工 40 5.6.2 既有线旁承台施工 41 5.6.3 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 42 5.6.4 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44
6 桥梁墩台施工 45
6.1 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案 45 6.2 模板加工及安装 46 6.3 钢筋制作与安装 47 6.4 混凝土灌注与养护 47 6.5 拆模 48
6.6 桥台排水及防护措施 48 6.7 墩台施工控制 49 7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 49
7.1 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案 49 7.2 施工工艺流程 49 7.3 制梁场选取及布置 49 7.4 原材料 51
7.5 制、存梁台位设计 51 7.6 模板制作、安装及拆除 52 7.7 钢筋制作与安装 52
7.8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53 7.9 预应力施工 53 7.10 箱梁场内移运 53 7.11 管道压浆与封端 57 8 箱梁运架 57
8.1 箱梁运输 57 8.2 箱梁架设 58
9 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箱梁 60
9.1 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案 60 9.2 移动模架造桥机概述 60
9.3 下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主要构造 62 9.4 作业流程 68 9.5 施工循环周期 79 9.6 特殊工况说明 79 9.7 注意事项 80
10 支架法现浇箱梁(简支箱梁、等跨连续箱梁) 81
10.1 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案 81 10.2 工艺流程 81 10.3 支架施工 81 10.4 模板施工 82
10.5 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安装 84 10.6 混凝土灌注和养护 84 10.7 拆模 84 10.8 预应力张拉 84 10.9 孔道压浆及封端 84 10.10 支架拆除 85
10.11 等跨度连续梁施工注意事项 85 11 连续梁的悬臂浇筑 86
11.1 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案 86 11.2 施工工艺流程 86 11.3 临时支墩、支座锁定 86 11.4 墩顶现浇段(0#段)施工 87 11.5 悬臂浇筑梁段施工 89 11.6 施工线形控制 93 11.7 边跨现浇段施工 94
11.8 合拢段施工及结构体系的转换 96 12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101
12.1 原材料 101
12.2 钢筋的加工及架立 103 12.3 制孔 104
12.4 钢模板的制作、安装和拆卸 104 12.5 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 106 12.6 预应力钢绞线束的制作 107 12.7 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 107 12.8 管道压浆、端头封堵 109 13 桥面及附属结构施工 110
13.1 防撞墙施工 110 13.2 竖墙施工 113
13.3 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 114
13.4 人行道盖板、挡板、声屏障及遮板预制和安装施工 118 13.5 排水设施 120 14 涵洞施工 121
14.1 涵洞基础施工 121 14.2 框架涵施工 121
1、前言
本手册因应XX客运专线施工要求编制,其针对对象主要为现场施工员。各总队在使用本手册时,应结合各具体工点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方法和工艺,并编写作业指导书,进行技术交底。
本手册主要编制依据为铁路客运专线的相关标准、规范、指南,参考了局组织编写的工艺指南。
2、本手册参考的标准、规范、指南
客运专线铁路相关标准;
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客运专线铁路有关施工技术指南及技术条件;
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13-2005) 2)《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科技(2004)120号]
3)《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3、本标段工程概况
1)XX客运专线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2)设计速度目标值:基础设施350km/h (3)正线数目:双线 (4)正线线间距:5m
(5)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9000m,困难地段7000m (6)最大坡度:一般地段12‰,困难地段不超过20‰
(8)到发线有效长:700m (11)轨道类型:无碴轨道 2)桥梁工程数量及主要结构形式
集团公司管段里程为:DK1820+029-DK1901+261,总长为76.738公里,扣除隧道局的三座隧道长度,剩余长度为67.838公里。桥梁共65座,其中:特大桥22座,大桥36座,中桥6座,小桥1座,共计28.6公里,占管段线长的42%。
本标段桥梁基础类型一般采用扩大基础和桩基础,桩径有φ1.0m、φ1.25m、φ1.5m、φ1.8m等几种,桩基配筋采用Q235钢筋。
常用跨度桥梁墩台,一般采用空心结构;墩高小于6.5米及重要交通旁的桥墩采用实体墩,墩高大于7米一般采用空心墩,全桥桥墩原则上采用同一种墩型。
桥梁上部结构形式主要有:跨度24m、32m简支箱梁;(32+48+32)m、(40+64+40)m、(48+80+4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2×24、2×32、3×24、3×32、7×32 m等跨连续梁;(12+16+12)m、(18+24+18)m板式刚构连续梁。
3)工程地质特征
本标段主要为构造剥蚀低山区,山体多呈南北方向展布,相对高差一般为30~300m。岩溶地貌如岩溶洼地、漏斗、竖井、大型的溶蚀沟槽等十分发育,尤其是南岭至杨梅山段,其中沉源水岩溶洼地面积达6.4平方公里。
下伏基岩主要以灰岩为主,主要分布于哲桥以南地区。可溶岩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炭质灰岩等,局部夹厚薄不等的砂页岩,岩溶较为发育。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红层裂隙孔隙 溶洞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含碎屑岩类、岩浆岩类、变质岩类等)四大类。其中红层裂隙孔隙 溶洞水、基岩裂隙水部分对混凝土具溶出型弱侵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