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2019年精选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8:07: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1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欣指出,“无论儿童或成人,在语言习得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威尔格也曾指出:在所有的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听懂别人说话的能力。由此可见,听力理解作为语言的基本技能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传统听力教学法存在的弊端无法使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在高中英语课改这一新形势下,英语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符合教学规律的听力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使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作者在指出传统听力教学法的弊端之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听力课也可以借鉴阅读课的教学方法,设计“听前、听时、听后三种活动”,并且可以巧用阅读技巧来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 2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

传统的英语听力课是学生和老师把考试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门课程。老师和学生都只是重视听的结果,而忽视听的过程。一般来说,老师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要听什么,学生要干什么。然后要求学生一遍一遍地听,直到做出答案,最后老师负责检查答案。同时,传统的听力教学忽视学生听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老师只关心学生会不会做题,而学生只关心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有时即使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却不知道如何得出这个答案。所以传统

的听力课只是在“练”听力,而不是“教”方法。大多数老师能做的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听的机会,却忽视听力技巧和策略的指导。

3听力课堂的三个过程:听前――听时――听后 听与读同属于领会式掌握技能,在语言上存在相同点,同属接受性技巧。美国语言学家古德曼(K.S.Goodman)指出“阅读是在阅读者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的过程。其中部分利用感知输入中选出的最少量语言提示。在处理这部分信息的过程中,指出的初步论断随阅读的进展而被证实、否定或改进。”听力过程事实上也通过重新组织记忆中以前掌握的知识来理解输入的信息和概念。人的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决定了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因此听者和读者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把新事物和已知的概念、过往的经历、背景知识等因素联系起来。由于听与读在本质上的相似,本文作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读前――读中――读后”活动及一些阅读方法对听力教学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1听前。

3.1.1扫清词汇障碍。大多数听力材料中都包含一些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新内容,如新词,词的新义,文化背景知识等。听录音之前,扫清这些障碍很必要。对于新词和词的新义,教师应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英语给予解释,多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加以说明,给学生提供更多接受目的语输入的机会。这样,在接下来的听音过程中,这些新词又通过听觉,在一定的语义环境下再次输入,使

学生对新词的感知深度加强,记忆加深。另外,在听前导入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进行词汇扩展。如果听之前已“预测”到某些词汇,在听时就会感到轻松很多。此外,也可以通过词汇填空练习对一些新词加以强化,这样可以增强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3.1.2关注背景知识。在阅读前,教师通常会简要介绍作者情况和相关背景知识,让学习者有一个大致了解。在听力教学中也可以这样做。在听力练习前,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已经得到的有限信息,如标题、题目选项等,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对即将听到的材料进行推测。预测能力是听力理解需要的一个重要技能和过程。可以采取听标题、开头段落和主题句的策略,鼓励学生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在听之前安排一些准备活动,如一小段与听力材料话题相似的文章。这样的听前活动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减少听力时的困难。

3.1.3运用速读和略读技巧。速读和略读是阅读中常用的技巧。运用这两种技巧进行阅读时主要是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说明的问题和作者的态度。在听录音前,也需要听者在短时间内快速抓住大意。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听前迅速浏览选项或问题,利用选项的异同,迅速确定听音的重点,初步预测听力内容,问题的角度,并提取时间、地点、数字等具体信息。这样可以做到有目的地听,有选择地记忆,使学生处于听音的主动地位。

3.3听后――模仿与听说结合促进听力教学最优化。美国语言学家克拉欣认为:“概念的内在化是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2019年精选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9evk7l7pp1oirv327pb3jk4h7sglc00pv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