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哲学基础:解构哲学(创始人:德里达) ·否定事物固有的确定性;
·反中心、反体系、反结构的整体的哲学
(结构主义哲学:强调事物要素的相对稳定关系——结构)
②建筑方面表现:
A.继承俄国构成主义,作了新的发展(形式上); B.主张建筑造型打破常规,解体重构;
C.主张共时性,可以不对环境和文脉作出反映,不要传统文化影响; D.强调推理与随机的对立统一;
E.对现有规则的约定进行颠倒和反转,主张片段、解散、分离、不完整、无中心、缺少等;
③代表人物、作品:
□西班牙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1995—1997) F·盖里 □巴黎 拉维莱特公园(1984—1988) B·屈米 □“兰天组”
□P·埃森曼 10号住宅方案 □Morphosis 结构形态派
·注意结构反映空间,建筑空间类似电影布景 □摇滚乐名人堂 贝聿铭
46、当代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向 ①先进技术的全球化倾向; ②建筑理论的多元化倾向; ③场所精神的地域化倾向; ④建筑环境的生态化倾向 ·科学技术 → 全球化方向
·传统文化和场所精神 → 地域化方向
47、其他当代建筑师作品 1. 贝聿铭
□通过运用抽象几何形体及混凝土、钢和玻璃等基本材料的娴熟技巧,形成简
明的建筑风格,强调雕塑感;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香山饭店
·卢佛尔宫金字塔
2. 路易斯·康
□主张感知建筑精神,作品中常有明显轴线,但其技术手段和材料等并不新颖,
注重光线、阴影、材料和结构的表达力等
·费城理查德医学研究楼 ·金贝尔美术馆
·孟加拉国际议会大厦 ·耶鲁大学不列颠艺术中心
- 37 -
3. 丹下健三
□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功能创造出新语言 ·东京都新都厅(1991)
·东京国立代代木体育馆(1961—1964) ·山梨文化会馆(1967) ·朝会馆
·日本香川县厅舍(1958) ·东京海湾规划方案(1960)
4. 黑川纪章
□新陈代谢,舱体建筑,共生理论,灰文化,灰空间 ·中银舱体大楼
·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
5. 矶崎新
□早期:雕塑感外形,简明构成,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夸张的构架表现日本传统
结构的风貌
近期:新古典主义+手法主义 ·群乌县立美术馆(1974) ·筑波中心大厦(1982)
6. 桢文彦 提出“群造型”和“场的形成”理论
□新陈代谢 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待建筑创作,重视城市空间 ·东京螺旋体大厦(1985) ·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1986) ·东京体育馆(1990)
7. 安藤忠雄
□纯粹性,复杂的象征性,永恒性和普遍性 ·大阪光的教堂(1989)
·西班牙塞维利亚国际博览会日本馆(1992) ·大阪天保山博物馆(1994)
8. P. offo. 奥托 [德] “蜘蛛人”
□钢结构或悬索式的蓬敞结构、网索结构、张力结构 ·蒙特利尔博览会德国馆 and R·古德伯罗 ·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
9. Eero. 沙里宁
□主张有个性和象征
·你肯乐迪环球公司候机楼(1956—1962)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1962) ·杰斐逊纪念拱门(1967)
- 38 -
·耶鲁大学冰球馆(1958) ·美驻英大使馆
10. SOM建筑事务所
□注意表现和坚持从使用、环境和文脉出发,强调专业与其他专业协调 ·芝加哥汉考克大厦(1970) ·芝加哥西尔斯大厦(1974)
·纽约利华大厦(1952)第一座全玻璃外墙建筑 ·上海金茂大厦(1998) and 上海建筑设计院
11. 约翰·波特曼
□哲学核心是“建筑是为人而不是为物”,主张“共享空间”,重视用光线、色
彩、自然的水来柔化人造环境
·旧金山海亚特旅馆
·亚特兰大桃树街广场旅馆
12. R·迈耶
□白色派,建筑风格典雅; ·亚特兰大海伊美术馆(1983) ·萨饵茨曼住宅(1967)
·布朗克斯发展中心(1970—1975)
·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 德国 1979—1984 ·盖蒂中心
13. 菲利浦·约翰逊 □“古典主义者”
·纽约电报电话公司大楼(AT&T)1984 ·林肯文化艺术中心中的舞蹈与轻歌剧院 ·谢尔顿艺术纪念馆(1958—1966)
14. 迈克尔·格雷夫斯 □后现代主义
·波特兰大厦(1980)(波特兰市政厅) ·休曼那大厦(1982)
·斯奈德曼住宅(解构主义)
15. D·埃森曼 [美] □运用“结构关系”,“符号集”进行形式表达; 运用建筑的三度空间;
运用线、面、体的几何学操作产生形体;
被看作为晚期现代建筑与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住宅3号(米勒住宅)1970 ·10号住宅方案
- 39 -
16. 阿尔多·罗西 [意]
□主张新古典主义及类型学、城市形态学,属于新理性主义者 ·威尼斯世界剧场(1979)
17. R·罗杰斯 [英] □主张高技派
·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1977) and R·皮亚诺 ·伦敦劳埃德大厦(1979—1986)
18. R·罗杰斯 [英]
□建筑形式与结构完美结合,没有虚假装饰,用结构作为装饰的表现,钢筋混
凝土技术纯熟
·罗马小体育馆(1957—1959)
·米兰皮瑞利大厦(1955—1959) and G·庞蒂 ·都灵展览馆(1950)
19. 詹姆斯·斯特林 [英]
□重视应用遗产,有后现代主义手法,古典传统 ·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1983) ·康奈尔大学艺术中心
·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1964—1968)
·莱斯特大学的工程馆(1959—1963)and 戈文 ·兰根姆住宅(1958) and 戈文
20. 诺曼·福斯特 [英] □高技派
·香港汇丰银行(1986)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德) ·香港新国际机场(1998) ·雷诺销售总部(瑞)(1981—1983)and 阿鲁普事务所
21. 建筑电讯集团(Archigram)六位建筑师 伦敦
□采用高技术、轻质、基础结构式的途径,而不关心这些巨型结构的社会及生
态后果
22. 贝纳·屈米[法] □解构主义 ·拉维莱特公园
23. 马利奥·波塔[瑞]
□新理性主义,用符号较多,不考虑与周围环境协调 ·斯塔比奥独产住宅(1980—1982) ·戈塔杜银行大楼(1988) ·达罗住宅(1992)
- 4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