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元论建筑(Phural Archi)
·5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不同倾向中的表现;
·多元论: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以获得建筑与环境的个性及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地理、文化、生活、社会等) ①粗野主义(常使用于纪念性建筑) □时间:50—60年代;
□建筑观:保持建筑自然本色,混凝土不加粉刷,构件交接直截了当,生硬; □代表任务、作品:
·柯比西埃:马塞公寓;
·史密斯夫妇:亨斯特顿学校,谢菲尔德大学方案 ·前川国男:京都文化会馆(1961)
·保罗·鲁道夫: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馆(1959—1963) ·詹姆·斯特林:莱斯特大学工程馆(1959—1963) ②典雅主义(形式美主义、新古典主义) □时间:50—60年代;
□建筑观: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花饰,不用柱式,
以传神代替形式;
□代表任务、作品:
·密斯·范·德·罗:西柏林美术馆; ·斯东:美驻印度大使馆;
·雅玛萨奇:纽约世贸中心(1973) 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 ·菲利浦·约翰逊:林肯文化艺术中心。 ③隐喻主义(象征主义) □时间:50年代至今;
□建筑观:象征主义,强调艺术造型和象征含义; □代表任务、作品: 具象象征:
·肯尼迪TWA(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E·沙里宁 ·悉尼歌剧院 伍重
·某广告公司(望远镜造型) 盖里 抽象象征:
·柏林爱乐音乐厅 汉斯·夏隆 ·美越战纪念碑 林璎
·伊朗公主的“珍珠宫”1976 赖特基金会的西塔里埃森设计室 ④新乡土过地方主义(50年代至今)
·建筑构思结合地方特色,适合地方人们生活习惯;使人、建筑、环境较好地
溶于一体,起源于阿尔瓦·阿尔托;
·欧洲最有影响里的建筑主流创作现象;
·民族的样式和地方材料(地方形式的屋顶,较粗壮,善于使用砖材、石头、
木材),具有历史感和人道主义特色;
□代表作品、人物:
·索恩克朗教堂(美) 表现木材结构特征和向上的精神;
·查尔斯·摩尔:美国特色的新乡土建筑(美国中西部住宅:砖、单坡); ·安藤忠雄:塞维利亚博览会日本馆;
- 33 -
·波塔—提契诺学派;
·北欧乡土建筑(继承阿尔瓦·阿尔托风格) ⑤光亮式(银色派)(50年代至今) 大片玻璃幕墙,国际式的延伸
·第一座全玻璃幕建筑:利华大厦(1953) ·水晶教堂 菲利浦·约翰逊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贝聿铭(点状玻璃安装) ⑥探索新颖空间和共享空间的创意(70年代至今) ·约翰·波特曼
·共享空间的七点手法:①既有规律,又有变化; ②动态的空间; ③水; ④人看人; ⑤共享的空间; ⑥自然;
⑦照明、色彩、观光电梯,中庭空间和观光电梯的利
用
·作品:旧金山海亚特旅馆;
亚特兰大桃树街广场旅馆;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开创美术馆空间设计的先河
·几何形体构图,空间设计上的技巧,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⑦建筑电讯派(60年代英国)
建筑语言如电报式的语言,强调设备作为硬件,挂在建筑的表面,暴露在外面; ·Habitate
·詹姆·斯特林:斯图加特州立美术馆新馆(美) ·R·罗杰斯:伦敦劳埃德大厦(1979—1986) ⑧新陈代谢派(建筑电讯派在日本的分枝) ·“插挂式建筑”立交方式,过时建筑可随时撤走 ·丹下健三:山梨县文化会馆
·黑川纪章:中银舱体大楼(1972)“鸟巢箱” ⑨奇异建筑倾向
·荷兰 阿姆斯特丹 居住公寓
·SITE 年轻的景观设计室 为BEST零售商设计的一系列连锁店
41、70年代以后的西方建筑思潮
·后现代主义(Post Mordenism) ·晚期现代主义(Later Mordenism)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
42、后现代主义思潮(Post Mordenism) ①建筑特点:
·起源于60年代后期美国,70—80年代成为美国盛行的建筑流派; ·对正统现代主义派的批判、修正、反现代主义、重情(人文主义);
- 34 -
·吸取历史传统用新技术表达变形装饰,历史题材符号化; 隐喻象征,大众化,激进的折衷主义,双重译码; 折衷主义——集各种历史、传统形式于一身;
双重译码——既能看到传统,又能看到新技术、新材料;
②哲学基础:人文主义; ③理论基础:
·罗伯特·文丘里,1966年《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后现代主义的宣言书;
其中指出:建筑要混杂,不要纯净;宁要丰盛过度,不要简单化;
④建筑美学观:
·追求复杂性矛盾性(不完整、不和谐、不统一),与传统美学相对立; ·1972年,文丘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出创作大众化欣赏需要和平民口味
的建筑(可以创作丑或平庸的建筑);
⑤代表人物、作品: □罗伯特·文丘里
·费城 栗子山庄(母亲住宅)以非传统方式对待传统 ·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混杂、矛盾的原则 ·老年人公寓
□C·詹克斯 1977年《后现代建筑语言》 ·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
A.历史主义:以非传统方式对待传统;
B.复古、传统与大众:忠实反映传统建筑(历史建筑维修、更新); C.新方言派(新乡土);
D.个性化+都市化=文脉主义; E.隐喻+玄学; F.后现代空间;
□查尔斯·摩尔 1978年[美] 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M·格雷夫斯 波特兰市政厅(符号化表现)1979—1982 休曼那大厦(1982—1985) □路易斯维尔
□R·斯特恩 后现代主义边缘人 □丁·斯特林[英]
·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1983)多元历史片段的混杂 ·英康奈尔大学艺术中心 □汉斯·布雷
·维也纳旅行社室内 ·某蜡烛店
□1987年西柏林住宅展——后现代主义建筑汇展 (1927年柏林现代住宅展) ⑥后现代主义出现的历史根源
A.新的消费方式的出现(讲求精神价值取代讲求物质,讲求实用,讲求简洁、经
济的消费观);
B.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引起人们怀旧情绪出现; C.人文主义和非理性兴盛;
D.艺术和审美风尚出现新变化(寻求刺激,玩弄艺术)
- 35 -
·波普艺术:pop art 大众艺术,拼贴艺术;反映事物和行为再现; ·行为绘画:action 表现绘画的行为本身,而不在乎绘画的内容。 ⑦评价:
A.批判了国际式的僵化教条,促使当代建筑探索新道路;
B.不能与现代建筑等价对比,它解决建筑的表面问题,形成问题,历史价值逊于
现代主义;
C.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建筑修正和变体,是和后工业时代特征结合在一体的。
43、晚期现代主义(Later Mordenism)科学主义哲学思想 ①特点:
·对现代主义技术方面的补充、扩大,现代主义在当代的延伸、重技(科学主
义);
·现代主义原则下,主张更多地表现时代精神,应运用高科技手段和新的表现
方式;
②几种倾向:
□现代造型基础上革新 ·哈佛大学建筑系馆
·德方斯大拱门(1989) J.O.V.斯普瑞克森and P.安德鲁 ·巴黎音乐城(1990) □光技倾向
·拉维莱特公园内的球形电影院 □新现代派倾向
·现代造型+技术构件装饰,虚构架穿插
·R·迈耶:纯净、优雅、和谐、统一的构图效果,点、线、面的组合、穿插; “白色派” ①协和住宅
②亚特兰大 海伊美术馆(1983) □高技倾向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7) R·罗杰斯 and R·皮亚诺
——技术美学,管道设备全部外挂,不同色彩代表不同管道,暴露技术构
件
·伦敦劳埃德大厦(1979—1986) R·罗杰斯
·西班牙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英国馆(1992) N·格雷姆肖 ·诺曼·福斯特
44、80—90年代建筑高技倾向表现 ①运用新材料、新构造塑造墙面;
□阿拉伯世界研究院(1987)[法] 丁·努维尔 □格雷姆肖 水幕墙
②精致的构造技术(建造态度) ③结构表现
45、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
建筑构图,而非结构;建筑形式上的一种处理手法
- 3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