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基于STK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仿真与分析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0:10: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遥控遥测技术

题目:基于STK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仿真与分析 姓名: 学号: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二0 年 月 日

1

基于STK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仿真与分析?

摘要

利用卫星仿真工具包STK,结合国外全球导航系统的技术经验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公布的技术资料,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设计、定位精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仿真与分析。STK逼真的图形显示使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仿真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效果,通过对定位精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全球构架下并具有优良区域定位性能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服务。所做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仿真工具包;星座设计;精度因子

1 引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处于星座组网建设阶段,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因此,对系统进行模拟仿真是我们开展后续工作的前提。鉴于上述背景,本文借助国际著名的仿真分析平台Satellite Tool Kit(以下简称STK)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设计、卫星可见性及定位精度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仿真和分析。

2 星座设计及仿真

目前世界主要卫星导航系统均采用Walk- er星座布局。Walker星座由一组运行于相同轨道周期和倾角的圆轨道卫星组成,记为Walker T/P/F每个轨道上的卫星等间距均匀分布,各轨道面间的升交点经度间距也以相同角度平均分布,因此T(卫星数量)=s(同轨道面的卫星个数)×P(轨道面个数)。两条相邻轨道间卫星相对相位由相位参数F确定,F为最东方的卫星至最西方卫星轨道间的“缝隙”数量(360°/T),F为0到P-1的整数。

卫星导航与卫星通信系统相比,对星座有着大不相同的机和限制,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需要多重覆盖(即导航应用中需要更多同时可见的卫星)。以GPS系统为例,GPS导航解算最少需要4颗用户可视的卫星,以提供用户确定三维位置和时间所必需的最少4个观测量。因此,GPS星座的一个主要限制是必须一直提供至少4重覆盖。为可靠地保证这种覆盖水平,实际的GPS星座设计为提供4重以上的覆盖,这样即使有一颗卫星出现故障,也能至少维持4颗卫星可见。

对于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RNSS系统)星座的选择,理论和实践表明,高度在2000km以下的低轨卫星星座是不合适的。分析表明2000km高度的Walker星座卫星数是20000km的Walker星座卫星数的4倍[1],这将使系统的成本和维持费用猛增。对于高度为20000km的MEO Walker星座,无论卫星总数是24颗,27颗还是30颗,采用3个轨道平面的可用

2

度最高。欧盟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在进行星座设计时所得出的结论和经验如下[2]:

1)为达到中高等级的性能指标,至少需要24颗卫星。卫星高度对性能指标的影响随卫星数量的增加而减弱。当全球星座卫星数大于等于27颗时,已无需考虑卫星高度对精度的贡献;

2)30颗MEO卫星的星座方案为优,选Walker 30/3/1的星座设计为最优方案。当半长轴大于等于25000km时,均能使垂直与水平精度优于5.5m(可用度优于99.7%);

3)为了进一步提高可用度,应增加在轨备份卫星,而不必进行星座修改。

参考文献[3]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空间段由5颗GEO卫星和24~30颗MEO卫星组成,位于轨道倾角为55o的3个轨道平面内,运行周期12小时55分钟,是一种全球构架下并具有优良区域定位性能的卫星导航系统。

综合以上讨论的各种因素,选择5GEO+ 30MEO的星座方案,利用STK软件对星座进行建模仿真[4]。在STK自带的卫星数据库中可以查到Beidou1A~Beidou1C这3颗北斗双星导航系统的GEO卫星以及北斗MEO卫星Beidou2A的卫星数据,以其中的Beidou2A为种子星展开Walker 30/3/1星座。同时,考虑到中国及周边地区区域导航的要求,建立两颗位于(86°E、0°N、36000km)和(120°E、0°N、36000km)的GEO卫星。为了保证卫星轨道仿真计算的精度,在计算模型中选取高精度地球引力势模型、大气阻力模型(Harris Priester大气模型)、太阳光压模型等,采用高阶Runge-Kutta- Fehlberg算法积分求解卫星运动方程[5],最终仿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分布三维视图,星下点轨迹二维投影分别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中Beidou1A~Beidou1E为5颗GEO卫星,Beidou2A 101~Beidou2A 110、Beidou2A 201~Beidou2A 210及Beidou2A 301~Beidou2A 310分别为对应3个轨道面的30颗MEO卫星。

图1 5GEO+30MEO卫星空间星座图

3 定位精度分析

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最关心的是位置精度和给定精度下的可信度。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其精度主要决定于以下两个因素:其一是所测卫星在空间的几何分布,通常称为卫星分布的几何图形;其二是观测量的精度。位置精度用以下公式表示:

Accuracy=UERE×DOP (1)

3

其中,Accuracy为位置精度,UERE为用户等效距离误差,DOP为精度因子,其数值越小,用户定位精度越高。等效距离误差是根据卫星至接收机的路径上的各种因素(如钟差、电离层延迟等)预测的伪距观测值的变化值,精度因子反映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它是星座大小和轨道参数的一个函数。通常有平面位置精度因子HDOP、高程精度因子VDOP、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接收机钟差精度因子TDOP和几何精度因子GDOP。利用以上各项精度因子,便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定位精度做出评价。

利用STK的覆盖分析模块,可以分析单个或星座对象的全局和区域覆盖问题。在进行覆盖分析时,STK不仅可以提供详尽的分析报告和图表,能对覆盖的变化进行同步仿真,而且还会充分考虑所有对象的访问约束,避免计算误差。

对于地面站Beijing,计算仿真时段内该站点各DOP值,并绘制其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7和图8所示。

图2 GDOP、VDOP和HDOP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3 PDOP和TDOP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此外,对全球范围进行覆盖分析,考察DOP值随地理位置的空间变化情况。空间分辨率取1°×1°,分析几何精度因子GDOP随经纬度的变化,如图9和10所示。

4

基于STK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仿真与分析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9jab8n1ga9y6ym8bcy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