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1.试卷代号:2044;
2.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集中,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广 B.自由度是反映分布或数据差异信息的个数,即误差(Xi - X)的个数
C.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可以用集中量数来描述。因为集中量数仅描述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典型情况
D.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差基本上等于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 2.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区分度指标等于0.2时,题目评价为优良 B.难度在0.5时,区分度最大
C.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内在效度的分析 D.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1时,难度越大 3.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4.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些叙述是不正确的?(D)
A.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量表尺度在7土2之间最好 D.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5.在内容分析法中,(A)是在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的单位。 A.分析单位 B.内容单位 C.评价单位 D.有效单位 二、判断题
6.叙述性研究是指对所研究问题的全貌进行一般性描述,教育方面的很多研究不适于叙述性研究。这种研究可依据不同的设计有下述种类:调查性研究、经典情况或个案分析研究、发展性研究。(×) 7.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上看,分为主观判断、客观接收二种层面。(×)
8.有结构性观察对于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设计和考虑的观察,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对观察的记录结果也适于进行定量化的处理。(√) 9.外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之大小。(×)
10.从形式上看,实验研究呆板、固定,而行动研究则灵活、多变。但二者不能结合起来,因为一个是定量分析,一个是定性分析。(×) 三、简答题
11.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观察法?
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1分);观察对象的自然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直接性。对教师而言,观察法的功用是了解学生。
具体的应用场合有:(1)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观察; (2)对学生课外活动的观察,包括课间的活动、午间的活动、课外活动时间里的活动等; (3)对学生家庭的观察。
具体的应用对象有:(1)全班学生; (2)小团体或者小组; (3)个别学生,特别是需要重点了解的学生。
具体的应用内容有:(1)学习与思维活动; (2)人际交往活动与互动行为; (3)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等。
12.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1)每个因素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2)每个顺序在每个因素的实验次数相同;(3)每个顺序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故拉丁方设计能够抵消实验中因实验顺序、被试差
1
异等所造成的无关变量效果。 四、实践题(20分)
13.假设你做一项科学研究,在研究程序中分哪几个阶段?
科学研究的程序大致分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其主要内容是;①确定选择研究问题,②陈述研究假设,这两方面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及其价值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中,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的思考,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一项要用一年时间的研究项目,准备阶段就要用5-6个月,约占整个时间的二分之一。 (2)研究设计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有:③设计研究进程,④确定研究对象即选取被试者,⑤选择研究的工具和方法。这一阶段所需时间大约为2-3个月的时间。 (3)搜集资料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依据既定的研究计划,⑥进行研究观测,有时需要根据研究观测的进展情况,适当修改和完善研究计划,使观测更科学。这一阶段所需时间大约为1-2个月。 (4)整理分析阶段
包括:整理分析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登录数据、选择统计分析程序、进行统计计算、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理论分析。如果一项研究要用一年时间的话,整理分析阶段则要2个月左右。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