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 返回目录
1.1重商主义理论
1、 最早对国际贸易提出较为系统的理论解释和主张的是() A、重商主义学派 B、自由贸易理论 C、保护贸易理论 D、新古典贸易理论
2、 早期的重商主义理论称为() A、贸易差额论 B、货币差额论 C、重工主义 D、重农主义
3、 货币差额论主张() A、绝对禁止金银出口 B、在对外贸易中要多卖少买
C、以金银的多少来衡量国家的财富 D、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对外贸易
E、搁置不用的货币是不会产生货币的
4、 晚期的重商主义同早期重商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 A、不反对将货币输出国外 B、不要求对每一国的贸易都是顺差 C、主张大力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 D、开始把重心转向生产领域 E、认为货币也是商品
5、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A、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B、贸易的流向 C、国际交换的比率
D、贸易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E、贸易的利益 参考答案: 1、A 2、B 3、ABCD 4、ABCD 5、ABDE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 返回目录
1.2绝对优势理论
1、 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经济学家()
A、托马斯.孟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俄林
2、 斯密认为,财富的源泉是() A、金银 B、劳动 C、资本 D、土地
3、 斯密指出,增加财富的方法有() A、开采金银 B、保持顺差 C、发展分工 D、增加资本 E、限制进口
4、 斯密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同时还提出了() A、自由贸易思想 B、保护贸易思想; C、管理贸易思想; D、干预贸易思想
5、 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在于() A、假定机会成本不变
B、无法解释全面处于劣势的国家为什么也能参与贸易 C、没有说明国家之间产品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 D、没有将劳动分工的概念扩大到国际范围 E、理论过于复杂 参考答案: 1、C 2、B 3、CD 4、A 5、ABC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 返回目录
1.3比较优势理论
1、 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绝对劣势,该国仍能进行对外贸易,这引证了() A、重商主义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保护贸易理论
2、 比较优势理论假定()
A、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 B、两国实行自由贸易 C、规模收益不变
D、国际经济是静态的 E、只有一种生产要素
3、 比较优势可以分解成() A、来自贸易的利益; B、来自保护的利益; C、来自分工的利益; D、来自管理的利益;
E、来自征收关税的利益
4、 如果机会成本可变,则规模相近的两国之间不能进行完全分工,这种说法() A、正确 B、错误
C、无法判断
5、 如果两国国内交换比价完全相同,则两国() A、仍能进行贸易 B、不具备进行贸易的条件
C、说明比较优势理论有重大缺陷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C
2、ABCDE 3、AC 4、A 5、B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 返回目录
1.4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1、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的劳动量,这种假定不正确,原因在于()
A、劳动不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B、劳动力不完全同质
C、劳动投入的比例也不相同 D、还有其他生产要素存在 E、劳动不是财富的源泉
2、 如果小国比大国小得多,则其进出口量对大国国内价格的影响是() A、使大国国内价格接近小国 B、发生大幅震荡 C、不发生影响 D、无法判断
3、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参加贸易的大国和小国,在分工过程中会() A、都完全分工 B、都不完全分工
C、大国完全分工,小国不完全分工 D、大国不完全分工,小国完全分工 4、 交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 A、降低了国内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B、减少了贸易量 C、减少了贸易利益 D、没有影响
E、一般不影响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贸易 5、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多个国家和多种商品参与国际贸易,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较优势原则()
A、仍然适用
B、不再有理论价值了 C、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ABCD 2、C 3、B 4、ABCE 5、A
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 返回目录
1.4.8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1、 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在于()
A、打破了绝对优势理论的严格假设 B、肯定了国际贸易同国内贸易的不同特征 C、对国际贸易进行了动态分析 D、探讨了贸易的利益分配问题 E、分析了两国之间的交换比价
2、 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特例,这种说法() A、错误 B、正确
C、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D、无法判断
3、 在李嘉图的例子中,他假定了两国的交换比例,这种假定() A、反映了两国的交换比例 B、同现实情况基本相符
C、只是一个简单假设,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D、这个比例一旦确定就不会再发生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