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认知学习论把学习视为个体对事物经过认识、辨别、理解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由既知而获得新知)。在此历程中,个体学到的是思维方式,也即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的认知结构。个体运用其已经有的认知结认
识、辨别以及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 2.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和整体性的;是演绎的过程,由普遍到特殊的过程。 3.认知学习理论有两个分支:认知结构学习论,信息加工学习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探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例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进而把学习看做是发现的过程(布鲁纳)和有意义的过程(奥苏贝尔);信息加工学习论借鉴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方式,探讨学习的内部加工过程,把学习看作是个体经由感觉察觉、注意、辨识、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过程。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1. 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
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知觉重组的过程。 2. 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
顿悟学习的核心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无关的细节 3. 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4. 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
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学习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
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 1. 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
学习是有目的,是趋向于目标,受目标指导的,学习产生于有目的的活动中。 2. 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
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境和条件,它必须对这些情境和条件因素进行认知,
才能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利用掌握的手段去达到学习的目的。
3. 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间变量(O),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4. 预期的证实是一种强化(内在强化),有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强化 5. 潜伏学习
三、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 (一)认知表征理论
1.动作表征:通过作用于事物来学习和再现表象;
2.映像表征:通过形成图像或肖像来表现世界中发生的事件;
3.符号表征:通过符号再现世界,借助语言抽象的、间接的、任意的表征世界。 (二)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就是一种内在的编码系统——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知识的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习得、转换、评价。 习得,即新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认知过程。
转换,这是处理知识使之适应新任务的过程。我们学习“揭露”或分析知识,把他们安排好,使所得的知识经过外插法、内插法、或变化法,整理成另一种形式。
评价,这个过程是核对一下我们处理知识的各种方法是不是适合于这个任务。
(三)学习和教学的原则
1.知识结构的重要性:理解、记忆、领会与速度 2.学习的准备性:挑战性与机会
3.直觉思维的价值:预感与猜想——机灵的推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迅速作出试验性结论 4.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内在动机(兴趣)——认知需要 (四)发现学习理论
是指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的学习。 发现法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
既强调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
四、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 (一)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过程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二)认知同化过程
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三)接受学习(讲授教学)
学习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即是教师以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方式将知识讲授给学生,主要适用于有意义言语学习。
讲授教学的特点:1.大量的师生互动 2.大量利用例证
3.演绎推理:从一般概念中引出特殊概念 4.序列化的小步子(先行组织者)呈现材料 讲授教学的原则:1.逐渐分化原则 2.整合协调原则
讲授教学的技术——先行组织者
五、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加涅)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学习是由加工、预期、执行控制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
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等阶段 (二)学习的条件
不同的学习类别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并能产生五种类型的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三)教学事件 九种教学事件:
1.接受——引起注意; 2.预期——告知学习者目标;
3.提取到工作记忆之中——刺激回忆先前的学习; 4.选择性知觉——呈现刺激; 5.语义编码——提供“学习指导”;
6.反应——引出行为; 7.强化——提供反馈; 8.提取与强化——评价行为; 9.提取并概括化——促进保持与迁移 学习过程的九个阶段可以合并为三个环节: 1.准备包括接收、预期、提取到工作记忆中。
2.操作包括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强化。 3.迁移包括提取和强化、提取并概括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