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海尔,分居第一、第二、第三位臵。其中美的集团表现最为突出,以5427项专利高居创新榜榜首。
欧美老牌家电企业近年来表现沉闷,飞利浦相对竞争优势不断下降;在中国市场,人们已经很少看到飞利浦品牌的家电产品。从发展趋势看,飞利浦未来不容乐观,受到中韩企业两面夹击,持续成长的空间十分有限。以中国家电军团的市场表现看,未来三年,美的、海尔超越飞利浦是大概率事件。未来3-5年,中国家电行业有望诞生出至少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企业,这个企业很有可能在美的、海尔之间诞生。
(二)国内形势
2009-2014年,在国家家电补贴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狂飙突进的刺激下,中国家电市场迎来了一轮难得一遇的爆发式增长,透支消费的恶果在15年开始兑现,家电市场开始调头下冲。截止到2016 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房产市场分化加剧,原料价格持续震荡,汇率波动日益频繁,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应变与生存能力要求更高。新常态下的家电行业已进入库存消化、结构调整、产品与消费升级的运营新周期,国内白电市场延续疲弱态势,行业价格竞争日趋激烈,致使传统白电市场规模出现下滑。2016年上半年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行业零售量分别同比下滑9.29%、3.42%、6.74%。家电行业已经遭遇了天花板,不再可能像以往那样,出现营收快速上扬的情况,家电行业也已经扭转了以往低成本、大库存、低价格的草莽时代,开始向智能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三)三大巨头 1.市场比较
目前中国白电市场美的、海尔、格力三足鼎立,整个行业马太效应愈显,洗衣机与家用空调接近双寡头格局,商用空调群雄混战,鹿死谁手尚不确定,冰箱则是一家独大享寡占之利,其它细分行业竞争格局大体已定。2014年以来,美的胜在综合发展,业绩增长很快,企业风险可控,整个集团对空调产业依赖度进一步下降,投资者评价普遍好于同业。海尔集团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已经开始显现,创新求变是必须的选择,海尔强于顶层设计,转型结果有待观察。格力意欲多元化突围。进入董明珠时代,格力电器绝对竞争力日趋下降,各种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但短期内出现重大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单就三家企业2016年上半年的财报,营收有涨有跌,盈利能力均得到改善,其中美的集团净利润率最高,青岛海尔成长性最好,格力电器空调优势最明显。
(1)空调市场:上半年空调行业的品牌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格力依旧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多年的专利技术积累一家独大,各项数据保持领先,第二梯队的美的与海尔基本与格力瓜分了大部分的关注度,另外海信,奥克斯,科龙,格兰仕等空调品牌从产品铺设、渠道布局上积极探索,稳步跟进,日本品牌对国内市场理解不够、定价太高、功能鸡肋等原因导致“中日”分庭抗礼的市场局面被打破,三菱重工、三菱电机及大金都在中下游苦苦支撑,关注度有限,空调市场向国产企业倾斜。预计未来中国空调市场“格力唱主角,其他品牌奋进追赶”的局面将持续较长时间。
(2)冰箱市场:上半年中国冰箱市场遇冷,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情况,但是消费者对冰箱产品的关注度,却没有因此减少。冰箱作为家中重要的白色家电产品,依然是很多刚需用户所必备的。国产冰箱产品型
号丰富,为用户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国产冰箱关注度最高,海尔拔得头筹,领衔整个市场;合资品牌则紧随其后,西门子和三星位居第二阵营;其他品牌的第三阵营,则由美的、美菱、LG等品牌占据。
(3)洗衣机市场:上半年国内洗衣机市场依然不容乐观,市场规模持续低迷,中国洗衣机行业加速洗牌,大企业动作不断,导致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大。海尔作为国产代表优势明显,丰富的产品种类、完善的服务体系与合理的定价,成为人们在选购洗衣机时的首选品牌。德系代表西门子位居第二梯队,质量耐用、品质过硬,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作为韩系代表品牌三星,其洗衣机产品品牌关注度提升明显,上升位列第三。未来价格竞争加剧,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将成为洗衣机市场的主基调,强者更强,弱者或新进品牌若不能放出大招,则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或者吞噬。
2.转型比较: (1)相同点
智能家居将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三大巨头抓住行业需求以及自身的条件与优势,加快制造升级、互联网转型步伐。海尔在2013年发布“绿智能”趋势。2014年发布了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推动青岛海尔从硬件销售向“网器+应用+服务+平台”模式转型。2016年发布了U+智慧生活2.0战略,率先推出智能家电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海尔推出的馨厨互联网冰箱,在行业内首次尝试硬件免费模式。海尔整合全球资源打造的智能制造云平台Cosmo,让其互联工厂的软硬实力得到提升。美的:稳步推进其智慧家居及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2015年美的明确了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美的空调明年将全线升级智能产品,逐步淘汰非智能产品,并从2017年600万至2019
年突破1200万套的智能空调销售目标。在智能制造方面,美的进一步推动全价值链精益化管理,T+3客户订单制新型产销模式得到全面推进。格力:加速拥抱互联网,分别与天猫、京东联合推出了定制版智能空调产品。此外,格力选择珠海、武汉、杭州、成都四地作为格力智能装备的主要研发或生产基地开始了智能装备的全面规划布局,覆盖多个领域,超百种规格产品。
(2)不同点:
海尔“变轻”:要成为互联网企业。海尔率先实现互联网化转型,打造以U-home系统为平台,构建了“家庭小网”、“社区中网”、“世界大网”的海尔智能家居系统。提出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和用户个性化战略发展规划,建立了网状发展的7大商业生态圈。2015年9月,海尔将所持青岛特钢和合肥特钢股权转让给河北钢铁,促进海尔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型,青岛海尔正弱化装备部品业务。2015年青岛海尔“网器”的销量达210万台,同比增长169%。海尔优家(U+)App自2015年4月正式上线后,累计用户数已超过1000万,活跃用户数超过百万。基于供应链体系的支撑,海尔定制化产品的数量高速增长,2015年定制化产品订单量累计达到15万台,2016年一季度单季就达到13.3万台的订单量。青岛海尔将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智慧家居解决方案。
美的“变实”:紧抓产品品质及模式创新。美的在互联网化转型上,加大智慧家居、智能制造战略,完成智慧家居体系搭建,打造开放式的运营服务平台,打通第三方智能云平台加大与华为、IBM、小米等合作,产品已经涵盖30多个种类、年出货量超2亿。此外,美的还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