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④萦纡:旋绕曲折。
[读懂诗歌] 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对于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由标题“春日秦国怀古”可以看出本诗的体裁是咏史怀古诗;二是结合本诗所使用的表达技巧,主要是今昔的对比;三是由诗歌中所写意象营造的意境进行揣摩(写哀景抒哀情)。
[答案]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答案] ①触景生情。首句写诗人放眼望去,看到了郊野的荒凉景象,这些景象触发了诗人极其哀愁的感情。②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借远眺所看到的荒野、古碑、傍晚时积雪的苍山、残阳下绿树暗淡、道路上黄沙弥漫等荒败凄凉的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怀古伤今的愁绪。③以哀景抒哀情。通过描绘郊野上的一种荒凉破败、昏暗沉重的景象,抒发了自己痛感昔盛今衰的悲哀心情。
课后作业(五) 杜甫诗三首
练习1 基础巩固
一、知识积累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 啸:啼叫 .B.无边落木萧萧下 木:木头 .
C.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新:刚刚 .[解析] 木:树叶。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
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 .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解析] 省:曾经。 [答案] C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 他日:往日 故园:故乡
B.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寒衣:冬天穿的衣服 刀尺:裁剪衣服时使用的工具 砧:捣衣石
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去:离开 紫台: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的沙漠 向:朝向,对着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万里:离家万里 百年:数量词,指很多年或很长时期 [解析] 万里: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B.万里悲秋常作客 C.分明怨恨曲中论 D.白帝城高急暮砧
[解析] “凋”是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其余三项均无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 A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登台系故园心?①百年多病独?①孤舟一..A.? B.? ??留青冢向黄昏去紫台连朔漠?②独?②一..??森地阴?①巫山巫峡气萧?①塞上风云接..C.? D.? ??萧下天莲叶无穷碧?②无边落木萧?②接..
[解析] A项,独:独自/只,仅仅;B项,一:数词/副词,一旦;C项,萧:萧瑟、萧条/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D项,两个“接”均为“连接”之意。
[答案] D
6.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偶) B.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夸张) C.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比喻)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借喻) [解析] D项,“莫愁”为借代,上下句构成对比。 [答案] D
7.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对偶是名词,指的是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对仗是动词,指的是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诗词中的对偶,就叫作“对仗”。古代的对仗是两两相对的,这便是“对仗”这个术语的由来。一般讲的对偶,指的是上下两句的相对。而上句又叫“出句”,下句又叫“对句”。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