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导学案(教师导案及学生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6:01: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核舟记》导案

设计:付进华 执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初步感受我国高超的的雕刻艺术。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懂文意。 3、积累的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朗读、积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 二、 简介作者 学生齐读课文注脚。 三、 板块一:读一读 1、读准字音(12分钟)

(1) 学生活动:a标示段落序号

b把课文注脚里的重点字词的读音移进文中 c把课文读一遍

(2) 教师活动:a板书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的读音

罔(wǎnɡ) 膝(xī) 褶(zhě) 髻(jì) 倚(yǐ) 戌(xū) 篆(zhuàn)八分有(yòu) 奇(jī) 诎右臂支船(qū) b选2名学生完成填写 c选1名学生领读 2、读顺句子(12分钟)

(1) 学生活动:a每组试读,划分节奏(1-4段分别由1-4组攻破,5-6段分别

有男女组攻破)

b选6名学生分段朗读,并由6名学生点评、纠正

(2) 教师活动:a板书需要掌握的重点句子的节奏处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b选4名学生完成划分 c全班学生齐读这几个句子 四、 板块二:译一译(16分钟)

(1) 学生活动:a学生根据注脚提示对译课文

b学生发现难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提出 c学生处理这些难点

(2) 教师活动:点出几处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 苏、黄共阅一手卷 舟尾横卧一楫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又用篆章一

第1页 共12页

五、 板块三:说一说(5分钟)

1、用一句话说一说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如:我觉得 2、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写的内容。如:这篇文章介绍了 六、 结课与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并进行巩固。 2、读背文章2-4段。 教学重点:积累、背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略) 二、 出示教学目标

三、 板块一:积累与整理 1、通假字

诎右臂之船: 通“屈”,弯曲 手倚一衡木: 通“横”,横着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A.尝贻余核舟一 (赠送) B.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C.右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

D.其船背稍夷(平)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F.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 G.八分有奇(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零数) 2、一词多义 (1)为: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是 ) 为宫室 ( 雕刻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雕刻 ) 为字共三十有四 ( 刻 ) 中轩敞者为舱 (是 ) (2)之:

篛篷覆之 ( 代词,船舱 ) 左臂挂念珠倚之 ( 代词,左膝 ) 闭之 ( 代词,窗 ) 能以径寸之木 (助词,的 ) (3)者:

第2页 共12页

中轩敞者为舱 ( ------的地方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的人 ) 其两膝相比者 ( 不译 ) 居右者椎髻仰面 ( ------的人 ) (4)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奇异的,不寻常)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零头 ) (5)可

高可二黍许 ( 大约 ) 珠可历历数也 (6)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7)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8)其

其两膝相比者 其船背稍夷 其人视端容寂 (9)曰

文曰“出平山人”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10)绝

佛印绝类弥勒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启窗而观 (12)之

径寸之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3)并

对联、题名并篆文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石青糁之。 (2)名词作动词

中峨冠而多髯者 (可以 ) ( 有 )

( 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一头,一方,名词) (正,端正,形容词) (他们的 ) (那 ) (那 ) (写的是 ) (叫 ) (极,非常 ) (与世隔绝 ) (表并列,并且、而且) (表转折,却、但是 ) (表承接,不译 ) (助词,的 ) (代词,这 ) (和 ) (都 ) (用箬蓬 ) (用石青 ) (戴着高高的帽子 )

第3页 共12页

椎髻仰面 (梳着椎形发髻 )

石青糁之 (原意是煮熟的米粒,现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四、 板块二:译读与背诵 1、学生译读2-4段 2、学生背诵2-4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析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写作顺序

2、品读课文,领会传神的细节描写,感受我国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 教学重点:析读与品读 教学过程: 一、学情检测 齐背2-4段

二、简介教学目标 三、析读课文

1、寻雕刻作品的主题

(1)文中哪一句交代了雕刻作品的主题?

明确: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泛”指“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 明确:至少有三个地方说明是“泛舟”。第一,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从“舟尾横卧一楫”船浆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从“舟子”“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若听茶声然”可知“泛舟”。 2、析文本结构

(1)教师简介常见的结构方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层层递进 (2)学生说说本文的结构方式是什么?并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3)试着概括各部分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3、辩说明顺序

(1)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 小结:空间顺序(整体到局部) (船的正面 船的背面) 正面:中 头 尾

(2)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明确: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

第4页 共1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导学案(教师导案及学生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a4i77017b3pit886asl2xn8u9whcj0049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