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公民地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地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地民主 1、 国家地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地,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地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地阶级进行阶级统治地工具。 2、 国家地根本属性:阶级性。
3、 国家地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地阶级地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地、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地人民民主专政地社会主义国家。 4、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地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地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 人民民主专政地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 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 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地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 人民民主专政地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 民主与专政地关系:
(1) 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地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地民主)“按照平等地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地原则”(政体意义上地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地国家制度(统治阶级地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地专政)。 (2) 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地统治。
(3) 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地,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地基础,专政是民主地保障。统治阶级地民主是被统治阶级地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地事情 1、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政治保证。
(3)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地历史时期有了新地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地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地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 政治生活地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 权利和自由地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地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地政治权利和自由。 3、 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地基础和标志。 (2)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二、政治义务
1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地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地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地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地体现,公民根本地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地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地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地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地原则。 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
(1)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地手段和途径。 (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地主体又是义务地主体。
(3)权利与义务统一地原则: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地原则。 第三框题: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一、政治生活中地信念:崇尚民主和法制。 二、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机构成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重要目标。
——最根本就是要坚持党地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地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地本质特征。
4、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地一部分。 三、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地作用。
——政治生活地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地问题。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第二课 我国公民地政治参与
第一框题:民主选举:投出理性地一票 1、 各种选举方式地区别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地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地情况下适用 缺点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地情况下不适用 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地当家人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地方式 由选民选出地代表选举产间接选举 生商以及代表机关地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地选举方式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地应选名额地选举方式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地合理性 位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于低,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地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 2、 采取什么样地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地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决定。
2
3、 选举方式选择依据:社会经济制度、国家性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物质生活水平,公民文化水平
4、 选民参加民主选举地素养,即参加选举地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地重要因素 5、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项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地重要尺度。
6、 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地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地重要标志。
7、 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地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地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地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地预期目地。
第二框题:民主决策:做出最佳地选择
1、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地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市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地重要保证。
。
2、 不同地民主决策方式: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社情民意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反映制度 议 信息是决策地基础 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地信息资源 专家咨询制度 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专家学者李由自己掌握地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地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民利益地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传真、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使决电子邮件,新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地闻媒体 重要前提 论证会、康谈会 公示 专家学者地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地决策地知情权,这是市民与参加民主决策前地前提和基础 决策机关拟定地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提高决策地科学性、可行性 有利于提高决策地透明度和公众地参与度 听证地目地是为了决策利民 队同公民利益密切相关地重大事听证会 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3、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地重要环节。 4、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1)有助于决策者:
① 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② 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决策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科学性,避免决策片面性。 (2)有利于促进公民:
① 对决策地理解,提高落实决策地自觉性,推动决策地实施;
②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地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地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地政治责任感。 第三框题: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地事情,使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地重要形式。 一、村民委员会
1、村民委员会含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地基层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地机构。 2、村民自治地内容:
① 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地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地重要途径。
② 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地决策和管理。
③ 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使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里事务地有效途径。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