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5学年第2学期“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
期末机考的有关说明
说明:本次机考涉及的教学重点基本符合已有教学要求。参照目前机考题库,以下就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重点进行补充强调说明。供老师和同学复习时参考。
第1章 数据处理与数据库系统概述(2-3)
已有教学要求和重点(仍在机考考察范围内): 本章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了解数据库系统的有关知识。
本章介绍数据库基本知识、数据模型与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应用模式与应用领域。包括:
了解信息、数据、数据处理的含义,数据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数据库系统的构成;MIS;
初步了解Access的界面与启动、数据库文件,表的基本知识;
了解数据模型的含义,掌握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元组、属性、候选键、主键、外键,关系的特点。关系模式及表示方法、数据完整性。
了解数据库系统应用模式特别是网络环境下C/S、B/S的含义;了解OLTP 、OLAP。
除已有教学要求和重点外,还需强调: 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DBMS;
了解和掌握信息的特征,数据库系统DB的含义,以及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掌握数据完整性的意义和四个约束 ;
掌握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的三要素。掌握关系、元组、属性、候选键、主键、外键的概念,关系的特点。掌握关系模式及表示方法。
Eg:1、在关系数据库中,元组又称_____(记录) 2、缩写OLTP的中文含义是_________。(联机事务处理) OLAP:联机分析处理
3、缩写C/S的中文含义是 。 (客户机/服务器)
4、信息和数据关系密切,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是信息的 。(载体) 5、关于数据库系统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可以表示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B支持抽象的数据模型
C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D数据独立性较差
6、下面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的组成要素是(B)
A硬件平台 B网络 C软件系统 D用户
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DBMS、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DBA)、数据库用户 7、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A)
A DBS包含DB和DBMS B没有任何关系
C DB包含DBS和DBMS D DBMS包含DB和DBS
数据库系统包括:DBA/DBMS/DB/数据库用户、应用程序、计算机软硬件 8、在关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元组的顺序无关紧要
B主键必须位于关系的第1列
C当指定候选键时列的顺序很重要 D列的顺序很重要
9、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C)
A数据模型 B软件工具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库
10、完整描述数据模型有三个要素,以下不属于这三个要素的是(D)
A数据约束 B数据操作 C数据结构 D数据分类 11、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B)。
A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
B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的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 C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多种类型的文件 D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小,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 12、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A)
A层次模型 B关系模型 C网状模型 D以上三个都是
所谓的数据模型都是对客观事物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形式化描述。 每个DBMS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设计开发的。主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的数据结构是树形结构,网状模型的数据结构是用图表示对象的数据和联系。 关系模型三要素:
数据结构(关系,二维表) 数据操作(关系代数、关系谓词演算——通过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 数据约束(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域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13、使用Access开发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属于计算机的( D)。
A过程控制应用 B科学计算应用
C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 D数据处理应用
14、下列各项中,哪项属于数据库系统最重要的特点(C)。
A存储容量大 B处理方便 C数据共享 D处理速度快
15、以下列出的各项中,不是信息的特征的表述是(B)。
A可复制性
B必须由计算机处理
C可存储性 D可共享性
16. 计算机数据管理三阶段:手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17. 关系模式主要包括关系模式名、关系模式的属性构成。 关系模型是将所有不同的关系模式描述出来 18. 关系的特点:
原子属性,属性不可再分
属性同质,属性取值来自同一个域 属性无先后顺序 元组无先后顺序
关系中不应有相同元组,但在DBMS中允许记录有重复值 19. 数据完整性:
数据的正确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符合用户对数据的语义要求
存放在不同关系中的同一数据是一致的 20. 数据约束:
实体完整性规则:主键属性值不能为空
保证关系中每个元组都是可识别的和可区分的
参照完整性规则:子表属性值要么是父表的对应值,要么为空 域完整性规则:数据类型之类的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自己玩 21.数据库系统的工作模式:
主机/终端模式(master/terminal)、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22.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建立,大多是为了满足企业或组织的应用需求,因此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
第2章 数据库设计方法与实例(5-6)
已有重点(仍在机考考察范围内):
本章进一步了解关系理论,重点学习数据库设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 学习关系运算的含义,理解投影、选择、连接等; 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含义和步骤。
理解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功能需求与信息需求。
理解概念模型的作用与概念设计。ER模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实体、属性、实体型与集、域、实体码、实体联系及种类,ER图示。
理解书上案例的设计分析,能够对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画出ER图。 掌握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可以将简单的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 能区分不同场合的术语使用。
除已有教学要求和重点外,还需补充强调:
掌握关系代数和数据库操作之间的关系:关系数据库的任何检索操作都是由三种基本运算:投影、选择、连接完成。
掌握和了解投影、选择、连接(笛卡儿积、有条件连接、自然连接)的含义,结合后期的SQL语言和设计视图中查询对象创建,介绍和说明关系代数的
意义。
了解和掌握数据独立性的含义:数据独立性指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映像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DBMS能够保证数据和应用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映像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掌握实体关系模型中三种关系:强调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在数据库表关系建立时的特点与实现。
掌握数据库体系结构,包括三级模式,二级映射。 掌握数据库三种系统开发设计方法的基本定义。
Eg:1、关系数据库的任何检索操作都是由三种基本运算组合而成的,下面的四个选项中不属于这三个基本运算的是(B )。
A投影 B比较 C连接 D选择 传统集合运算:并、交、差 笛卡尔积:无条件自然联接 专门运算:选择、投影、联接 选择:对元组进行筛选 投影:对属性进行筛选
联接:符合条件的元组组成结果关系 等值联接:不要求相同属性 自然联接:相同属性的相等比较
2、在Access数据库中,用于存储数据的对象是(B )。
A窗体 B表 C查询 D宏
3、使用Access按用户的应用需求设计的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效的数据库和配套的应用程序系统,属于(D)。
A数据模型 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库应用系统 DBAS其实是上一章的内容
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建立大多是为了满足企业或组织的应用需求,因此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
4、如果两个表具有多对多的关系,在ACCESS中,通常将它们分解为(A)。
A两个一对多的关系
B一个一对一和一个多对多的关系 C一个一对一和一个一对多的关系 D两个一对一的关系
5、将两个关系拼接成一个新的关系,生成的新关系中包含满足条件的元组,这种操作称为(D)。
A并 B选择 C投影 D连接
6、一个学生可以同时借阅多本图书,一本图书只能由一个学生借阅,学生和图书之间的关系为(D)。
A多对多 B一对一 C多对一 D一对多 7、关于数据独立性,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A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映射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B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映射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C DBMS能够保证数据和应用程序之间的独立性
D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映射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8、关系数据库系统中所管理的关系是(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