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机构的转型:非洲的经验
教师教育机构的转型:非洲的经验
摘 要:信息通信技术在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终身学习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和重要意义。“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项目旨在利用国际组织多边平台,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培训,提高非洲国家教师教育机构培养的教师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目前,该项目阶段性成果显示,信息通信技术在推动教师教育,以及助力实现20XX后全球教育议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教师教育;非洲;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教育援助
新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尝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终身学习。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利用ICT促进教育发展方面开展了系列项目,重点引导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促进全民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与转型。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纳米比亚、卢旺达、乌拉圭、约旦和新加坡5个国家立项研究ICT如何推动教育政策发展,项目成果《改革教育:ICT政策的作用》(Reforming Education: The Role of ICT Policy)于20XX年出版。项目结果显示,不管国家的经济条件如何,ICT都能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而ICT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ICT基础设施的配备、教师能力培养、对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
教师素质对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1]。现在,全球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充分发挥ICT的作用,以系统、综合的方式发展教师教育系统,将有助于应对这些挑战,并据此实施了多项通过ICT促进教师教育的项目。20XX年11月21-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法国巴黎举办了“首届全球全民教育会议”,会议期间,启动了“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UNESCO-China Funds-in-Trust,CFIT)项目,旨在加强对非洲教师的培训。中国政府计划在4年内向该基金提供800万美元的资助,用于对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刚果(布)、刚果(金)、利比里亚、坦桑尼
1
亚、乌干达8个非洲国家的教育援助。该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实施国家反应积极。20XX年5月,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题为“教师教育机构的转型:来自非洲的经验”(Transforming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Lessons Learned from Africa)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专题研讨会,各国代表就如何利用ICT推动教师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一、会议背景:
ICT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在其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念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运用ICT的能力也被囊括在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中。通过网络迅速快捷地获取所需材料,实时追踪教育前沿动态,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育资讯,这些能力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3]。20XX年11月,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首次发布了国际计算机和信息素养研究(International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Study,ICILS)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只有不到50%的教师在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时认为自己掌握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其中只有22%的教师接受过与ICT相关的高级培训[4]。因此,加强教师ICT应用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项目国家均认为,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教师培训对于提高教师水平至关重要,尤其是ICT在教育中的应用方面的培训。[5] 二、项目取得的成就和各国反馈 (一)取得的成就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项目旨在通过ICT促进项目国家教育质量的提高。该项目重视ICT的应用,帮助各国改善教师培训项目,提高教师质量。在纳米比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项目的宗旨与其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即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加强幼儿保育和教师教育。目前,纳米比亚已完成了对90名教师的ICT实践研究能力培训。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项目在首批实施的3个项目国家(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已完成了覆盖语言、数学、心理学、继续职业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和研究技能等
2
学科领域的教师培训,并开发了一批培训课件,购置了近千件设备。科特迪瓦通过参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项目,建立了9个提供教学资源的信息中心,还运用很多相关的软件和平台降低教学成本。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项目还通过ICT推动项目国家教师培训的制度化发展。利比里亚利用ICT将教师培训系统化和制度化,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培训合格的教师以后可以再去培训其他教师。 (二)各国反馈情况
根据项目国家的反馈情况,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项目的开展使参与国在加强地方层面的具体实施、国家层面的宏观管理、国际层面的分工合作等方面收获了大量经验。
乌干达认为,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当地落实ICT政策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这个项目与其他国家相关领域的进展情况进行对比,了解并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实践。坦桑尼亚则表示将会继续关注教师能力的评估、教学资源的开发和ICT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应用。刚果(金)认为,尽管项目在该国的实施规模有限,未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但该国教育部在教师培训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这是非常积极的进展。因为以前的项目的合作伙伴很分散,直接影响到了项目的实施成效。纳米比亚则认为,最重要的一点经验是团队的分工和合作。每个国家的工作重点不一样,各国之间需要进行协调,以便产生更好的效果。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项目国家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分享专家经验和最佳实践,共同取得进步。
(三)ICT培训项目通过南南合作,推动20XX后教育议程实施
科特迪瓦认为,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项目使该国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对教师这一职业更加尊重;除了对教师进行培训,还可以对教育系统内的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推广远程教育模式,建立虚拟学校[6]。刚果(金)认为,人们现在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如果国家不努力加强数字化建设,那么以后付出的成本就会更高。项目国家均认为,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托基金项目进一步推动了“南南合作”,让更多的非洲国家参与其中,使他们之间有了更深入的合作、更多的分享。坦桑尼亚认为,项目使参与国进一步加强ICT领域的南南合作,鼓励教师和学生运用ICT,推广在边远地区使用手机等工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