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建设工程经济考试用书增值服务四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4:50: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建设工程经济(第三版)》网上增值服务

(2011年第四期)

第一部分 勘误汇总

页码 89 109 110 120-121 173 行 17 6 倒17 例1Z102042-8 误 静态会记等式 变更、索赔、变更 发生成本170万元 本例题不完善 正 静态会计等式 变更、索赔、奖励 发生成本1750万元 详见“网上答疑”问题12 表1Z103026-2第(6)栏 300+25.2+13.608=353.808 315+25.2+13.608=353.808

第二部分 网上答疑

问题1

教材P9页,例1Z101012-4,如果第一次投1000万元,10%的利率,第一年末就可收回100万元,以此类推下去,是符合题意的,不知本题答案379.08万元的第一年的100万元利息怎么来的?请说明,如5年复利计息也是在第5年末,第1、2年的利息被收回了,也就不能计息了吧?

答:请提问题的学员注意,你的“如果”不符合原题题意。原题是复利计息下每年末等额收回100万元,这100万元包括两部分:一是本期初未回收投资在本期的利息,二是本期回收的投资额,两者合计为100万元(如第1年:收取本期利息37.908万元,回收投资62.092万元,两者合计收回100万元)。即: 使用期 1 2 3 4 5

年初款额 379.08 316.988 248.6868 173.55548 90.911028 年 末 利 息 379.08×10%=37.908 316.988×10%=31.6988 248.6868×10%=24.86868 年末本利和 416.988 348.6868 273.55548 年末收回 100 100 100 100 100 173.55548×10%=17.355548 190.911028 90.911028×10%=9.0911028 100.0021308 1

问题2

网上增值服务一P6页第四练习题的公式(见下面楷体)与教材P9页不一样是怎么回事?谢谢!

4.若10年内每年年初存款2000元,年利率为6%,按复利计,第10年年末本利和为多少元?若想在第4年年末取款9725元,年利率为6%,按复利计,从现在起4年内每年年初应存入银行多少元?

答:本教材只在1Z101062中设备租金计算方法——年金法“有期初流量”计算情形,见计算式(1Z101062-5),除此之外,一律按期末流量计算。因为等值计算公式的推导是依据现金流量图进行的,而等额支付系列现金流量图中年金A是发生在(或折算为)某一特定时间序列各计息期末(不包括零期)的等额资金序列的价值。

(1)对于等额支付系列期初现金流量年金Ab,其计算终值Fb的计算式如下:

(1?i)n?1?1Fb?Ab[?1]

i若10年内每年年初存款2000元,利率为6%,按复利计,第10年年末本利和由上式计算为27943.29元。

(2)对于等额支付系列期初现金流量年金Ab,其计算现值Pb的计算式如下:

(1?i)n?1P b?Abi(1?i)n?1若年利率为6%,按复利计,想在第4年年末取款9725元,从现在起4年内每年年初应存入银行2097.22元。

答:增值教材中的问答正是说明两者的区别。

教材P9页“图1Z101012-3 等额支付系列现金流量示意图”表明是“期末”流量[教材P10第8行也说明“(4)各期的等额支付A,发生在各期期末”]。

教材P64页“图1Z101062 年金法计算租金现金流量示意图”表明是“期初”流量[教材P64图1Z101062下一行也说明“期初支付方式是在每期期初等额支付租金,期初支付要比期末支付提前一期支付租金”]。

增值教材中的问答正是告诉学员要注意“期末”终值F、现值P与“期初”终值Fb、现值Pb两者是不同的,别搞混了。

问题3

教材P14页,根据公式ieff=I/P=(1+r/m)m-1,半年期实际利率不是应该为Ieff=(1+2%)4-1吗?为什么指数是2而不是4呢?请指点迷津,谢谢!

答:请注意本题是等额系列流量,计息期是季度,收付期是半年。根据教材P13倒数6~7行“对等额系列流量,只有计息周期与收付周期一致时才能按计息期利率计算。否则,只能用收付周期实际利率来计算。”因此,本例只能用“收付周期实际利率来计算”,这就

2

必须把“计息期季度利率”换算成“半年期实际利率”,而一个半年有两个季度。这就是“为什么指数是2而不是4”的原因。 问题4

教材P14页,例1Z101013-3中的“12.029”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答:(F/A,4.04%,2×5)=[(1+4.04%)-1]/4.04%=12.029 问题5

教材P21页,例1Z101023有以下几问:

(1)第1.3项的第二年为什么贷款利息是60万元,而不是120万元?

(2)总投资TI计算为什么只加第二年的利息,不加后几年的?为什么没有加上上表中部2.3的贷款利息?

(3)本题中总投资中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时不含投产期所付利息,而配套习题中第28页第17题,总投资中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时又含投产期所付利息,请问建设期贷款利息到底含不含投产期所付出的利息?

答:(1)关于“第二年为什么贷款利息是60万元,而不是120万元?”请见教材P163“1Z103015建设期利息的计算”即可明白。

(2)关于“总投资TI计算为什么只加第二年的利息,不加后几年的?”请见教材P29第13~16行或P47“(二)建设期利息” 即可理解。关于“为什么没有加上上表中部2.3的贷款利息”:在生产期内,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的贷款利息,按现行的财务制度,均应计入技术方案总成本费用中的财务费用。

(3)关于教材与配套习题的矛盾之处,以教材为准。 问题6

我想请问一下,教材P22页的第12行“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与P47页的第16行“总投资是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之和”,还有P152页倒数第14行“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是否有矛盾?因为其中P47页那里是多了建设期利息的。

答:学员的质疑和教材都没有错。现说明如下:

首先,P42“投资现金流量表”是“考察技术方案融资前的盈利能力”,因此,表中的“建设投资”并没有建设期利息。而教材P152倒数第14行“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是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的角度考虑的,这里考虑了建设期贷款在建设期产生的利息,即建设期利息,并将它归在建设投资中。在不考虑建设期利息的情况下P42、P47、P152所指建设投资是没有区别的。

在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中,经济效果是投资带来的。因此,在计算技术方案“投资回

3

10

收期”时,在P22的第12行“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中,“建设投资”是不包括建设期利息(这里考察的是技术方案融资前的盈利能力,为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建立共同的基础);流动资金是全部流动资金(不是铺底流动资金)。在计算技术方案“总投资收益率”时,在P20的第17行“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中,考虑了“建设期贷款”在建设期产生的利息;流动资金是全部流动资金(不是铺底流动资金)。

问题7

教材P22页,年净收益额和年利润额两者有什么区别?应该怎么理解呢? 答:两者有区别。

(1)教材中的“年净收益额”是个代词,根据评价指标不同其所指也不同。 在进行总投资收益率(ROI)计算时,“年净收益额”是指技术方案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

在进行资本金净利润率(ROE)计算时,“年净收益额”是指技术方案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

在进行投资回收期计算时,“年净收益额”是指技术方案实施后各年的净现金流量。 (2)“年利润额”的概念详见教材P112~113“1Z102041利润的计算”。 问题8

教材P48页,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权和非专利作价出资可以达到35%, 而配套光盘上是30% ,请问哪一个正确?

答:以教材为准。 问题9

教材P81页,例1Z101082-4折算费用法,式 Q0=(CF2-CF1)/(Cu1-Cu2)为什么与2010(第二版)书中第97页 1Z101092-4式 Q0=(CF1-CF2)/(Cu2-Cu1)不一样,但是评论结果却一样。是印刷错误吗?请予以解答。

答:两个都没有错。

如果有互斥方案 C1=CF1+CulQ C2=CF2+Cu2Q 当Q=Q0(临界产量)时,C1=C2,则

CF1+CulQ0=CF2+Cu2Q0

Q0=(CF2-CF1)/(Cu1-Cu2)=(CF1-CF2)/(Cu2-Cu1) 问题10

建设工程经济考试可以带复利终值计算表、复利现值计算表等表吗?

4

搜索更多关于: 建设工程经济考试用书增值服务四 的文档
建设工程经济考试用书增值服务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a8yn9tdsu6j6mw9r6t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