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教学设计
门 中
教学目标:
1.培养朗读能力,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以及培养由事物引发哲思的能力;
3.体会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树立对动物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的思想。
教学重点: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提问法、引导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知道多少有关蝉的成语或词语。 (可预先安排搜集)
2、同学们喜不喜欢蝉?今天学习一篇关于蝉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蝉有什么启发?(板书课题:蝉 小思)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
蝉chán 颤chàn动(短促而频烦的振动) 颤栗zhàn lì(发抖,打哆嗦) 收敛(liǎn) 聒聒(ɡuō ɡuō) 宽恕(shù) 见注解P99-100)
2、作者介绍:小思,原名卢玮(wěi)銮(luán),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39年生于香港。著名的散文作家。作品短小精练。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又往往流露出家国情怀。(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三、合作探究
蝉之烦—— 鸣得早 知知不休 聒聒
1、你们觉得蝉还烦不烦?你们还喜不喜欢蝉?(结合实际,为后文感悟蝉生命的意义做铺垫。)默读,诵读、分角色朗读。
2、第一段中作者写蝉的厌烦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抽生答。(蝉鸣得早,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明确作者对蝉最先的态度, “欲扬先抑”为后文写蝉的生命历程之短作铺垫,也为我的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
3、追问:因为蝉打扰了我们人类,我们就觉得它烦,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讨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
蝉之恕——病蝉可怜 等17年 活一个夏天
4、第二段中写病蝉微小病弱有什么作用?这段用了什么修手法,“却”“ 竟”有什么表达效果? (病蝉微小和病弱,是为后文赞美蝉作铺垫)(对比修辞,却:突出蝉虽小,用尽全力歌唱,歌..颂生命。这也作者疑惑的地方。竟:表达出作者对此有不解,感叹句的使用强调作者不解和惊的程....度)
5、默看第三段,我们知道,作者最终宽恕蝉“烦人的聒聒”,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哪些作者宽恕的原因?(预设答案:病蝉可怜、小小的却响彻夏天、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好好的活过九十天)
6、 “我”和朋友进行了第一次“对话”,说明了我们人类对蝉的态度是什么?分组讨论) (“我”认为仅仅是一个夏天的时间却是蝉的一辈子,通过用17年和一夏三个月的时间对比,说明人..
- 1 -
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蝉,以我们自己的好恶去苛责蝉。这是作者对蝉的态度明确地转变。)
蝉之敬——只90天 好好活过
7、第四段一句独立成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内容上:突出“十七年”与“一个夏天”两个时间的悬殊,在时间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我的惊讶的程度,吸引读者的目光,结构上:引出下文作者对蝉的生命意义的揭示。)
8、“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是要好好地活过”这句话有什么深意?(这是全文的文眼,..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起对生命的感悟,卒章显志,揭示了生命的意义:不管生命多么..短暂,都要好好活。)
9、“秋风的颜色”包含什么深意?(作者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进来了,衬托出蝉的生命富有色彩,富有意义,暗含了作者对生命感概。)
10、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照应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形成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表明作者被蝉的生命意义感动了。)
四、体检反思:
蝉之悟 ——热爱生命 更加精彩
1、蝉的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不管生命长短,都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人生,热情投入,努力让自己人生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更深层次的的理解(可不讲):一个生命,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追求自身的生命意义是理所当然的,应当得到理解和尊重的。本文还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启发人们向蝉学习,揭示蝉追求生命意义上的表现与人类何等相似,甚至比人类更加突出,我们人类应该更加尊重和赞美人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生命。]
2、作者最初表达对蝉态度的贬抑,而最后表现对蝉的态度褒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有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是褒扬显得尤为突出)
3、以蝉作标题有什么好处?蝉是作者感情引发物,也是聚焦点,以此为题,用语精练,能引读者对文章的兴趣与思考。
4、本文写作特点:
(1)、采用欲扬先抑手法。 (2)、运用对比,突出中心。 (3)、借小事物引发新意。 五、拓展延伸:
再次朗读课文,读出对蝉的感情,体会作者由日常小事物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
六、作业:身边许多事物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蚂蚁们协力搬一只苍蝇,就是团结就是力量。秋天的花谢了,启示凡是都有昌盛衰败的一面,要好好珍惜。大山是伟岸的。大海是宽广。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蝴蝶在一季热闹的夏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
1、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2、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3、天平:谁多给一点,就偏向谁。4、瀑布:因居高临下,才口若悬河。5、锯子:伶牙俐齿,专做离间行为。6、气球:只要被人一吹,便飘飘然了。7、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8、核桃: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充实的大脑。9、指南针:思想稳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10、花瓶:外表再漂亮,也掩不住内心的空虚。人能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大自然中蕴涵着人生的许多哲理。就像月亮,月圆月缺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究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反正有很多,慢慢体会吧。仿照本文的写法,任先一个日常小事物,认真观察、体会、写出它带给人们的启示。写后范读:(预先准备的文章)
- 2 -
附一:板书设计
蝉
小思
蝉之烦: 鸣得早 知知不休 聒聒
蝉之恕: 病蝉可怜 等了17年,才活一夏天(三个月) 蝉之敬: 只90天 好好活过 蝉之悟: 热爱生命 更加精彩
附二:小草给我的精神启示
有人喜欢洁白无瑕的玉兰;有人喜欢娇艳芬芳的牡丹;有人喜欢高大挺直的松树。而我却喜欢默默无闻的小草,它没有高大的身材,没有艳丽多姿的体态,也没有沁人心脾的芬香,它是那么不起眼。
春天来了,小草努力的钻出头来,与这个美丽的世界相会。它们无论是在肥沃的土地,还是在贫瘠的土壤,只有足够的水分,小草都会努力的为这片大地做装饰,美化着大地。盛夏到了,小花都奄奄一息了,只有小草在点着头上火辣辣的太阳。暴风雨来了,电闪雷鸣,风卷残云,对小花和大树是莫大的危险,有的折枝,有的落入渠道,有的埋进土里,可小草在这电闪雷鸣里,任天空怎样打磨它,也不会倒下。
秋风呼呼,小草在秋风中度过了一生的时光,人们都会哀叹地说:“唉,小草枯萎了,什么植物来装饰大地呀?”虽然小草枯萎了,但明年还会再长出来。正如人们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小草让我联想到了无论路有多难走,都要坚持走下去,就能达成功的彼岸。这就是“小草”给我的启示。
附三:有关蝉的成语: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比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金蝉脱壳(qiào):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脱壳金蝉)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自同寒蝉、噤若秋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黄雀伺蝉)
蝉喘雷干: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蝉腹龟肠:古人以为蝉食露,龟饮水。故借以比喻腹中饥饿空虚。
寒蝉仗马:寒天的蝉,皇宫仪仗中的立马。形容不闷不吭声,不敢说话。(或 仗马寒蝉) 蟹匡蝉緌(ruì):緌:古代帽子打结垂下的部分。蝉緌:蝉颔下长直的口器,有如垂下的帽带。蟹匡:螃蟹背甲方正,有如贷蚕吐丝的平匡。 徙有外形相似,实质上一点关系都没有。
[蝉联:连续(多指连任某个职务,继续保持某个称号)。 蝉蜕:(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比喻解脱。蝉衣:中药上指蝉蜕。)]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