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考研文学重点院校文学史真题集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40: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简述《战国策》的文章特点。

2、 简要分析鲁迅小说《肥皂》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3、 简述海明威的创作个性。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 试比较苏轼与辛弃疾词的异同。

2、 抗战时期,左翼文艺内部曾有过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的重要论争,请介绍论争的大致过程,并写出你对论争的评论。

3、 联系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论述十九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广西师范大学2002古代文学史考研试题

一、填空:

1、钟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指的是( )。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 )诗中的句子。 3、“正始之音”的代表作家是( )和( ) 4、《焦仲卿妻》最早见于( ) 5、“七绝圣手”是唐代诗人( )

6、李白号 ( ),清代 ( )人有《李太白全集》 7、杜甫写了大量“( ),无复依傍”的乐府诗 8、“词别是一家”是由( )提出的 9、《二妙集》的二妙指( )和( ) 10、号称“小汉卿”的剧作家是( ) 11、《陶庵梦忆》作者是( ) 12、李渔戏曲理论代表作是( ) 13、《儒林外史》中寄托作者人生理想的人物形象是( ) 二、指出句子或人物形象的出处: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3、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 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5、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7、曲径通悠处,禅房花木深( )

8、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9、雪上偶然留指甲,鸿飞那复计东西( ) 10、小楼一夜听春雨,小巷明朝卖杏花( ) 11、风尘三侠( ) 12、桃杌( ) 13、柳梦梅( )

三、名词解释:1、诗六义 2、建安风骨 3、古文运动 4、江西诗派 四:作品分析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这首诗或谓刘皂所作,或谓贾岛所作,你以为何如? 2、分析此诗的艺术特点 五、简答:

21

1、简述永明体的文学史意义 2、简述花间词的艺术特色 3、简述散曲的体制特点 六、论述:

1、论陶渊明对后代文学和文学家的影响 2、论韩孟诗派的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南京大学2002年语言文学基础试题(中文系各专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30分)

1、文艺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摹本--现实摹仿,因此只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这话是()说的。

2、“文所以载道”是由( )提出来的。 3、灵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4、古典主义对艺术形式的规范化要求是( )。 5、中国诗歌中的\风雅\传统,渊源于( )。 6、“望洋兴叹”的典故出自( )。 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 )的诗句。 8、《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名叫( )。 9、《陶庵梦忆》的作者是( )。

10、1919年发表于《新青年》的独幕剧《终身大事》的作者是( )。 11、“我的灵魂是荒野的钟声??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是诗人( )的诗句。 12、张洁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是( )。 13、《透明的红萝卜》的作者是( )。

14、描写动物生活的( )是中古市民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 15、歌德在( )运动时期创作了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16、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是自传体长篇小说( )。

17、1914年,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几经周折,终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 18、请分别为以下各句中括号前面的“言”字和“语”字找一个合适的语言学术语: 桃李不言( ),其下成蹊。 人有人言( ),兽有兽语( )。 一言( )既出,驷马难追。

19、从部首\页\的字都与( )的意义有关。 20、“临”的本义是( )。

21、由张相所著专门解释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工具书叫做( )。 22、《墨子 非攻》“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一句中的“园圃”叫做( )复词。 23、清代学者研究《说文解字》最负盛名的著作是( )撰写的《说文解字注》。 24、汉字排序有音序法、义序法和( )三大类。 25、清音和浊音的区别在于( )。

26、普通话章节由声母、韵母和( )构成。 27、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最常用的意义叫做( )。 二、选择题(每题2分,计28分) 1、叙事类文学中的三要素是指:

A、结构、情节、人物 B、人物、语言、环境 C、人物、情节、环境 D、 语言、结构、情节

22

2、称典型人物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A、恩格斯 B、别林斯基 C、巴尔扎克 D、高尔基 3、《碾玉观音》是:

A、南戏 B、杂剧 C、话本 D诸宫调 4、“唐宋八大家”是: 5、《铸剑》收入下列鲁迅的哪一部文集中: A、《彷徨》 B、《故事新编》 C、《野草》 D《坟》

6、三十年代提倡散文应\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是 A、周作人 B、何其芳 C、陶亢德 D、林语堂 7、《暴风雨》是莎士比亚后期创作的什么剧种的代表作。 A、历史剧 B传奇剧 C喜剧 D悲剧

8、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在其小说《当代英雄》中描写了\多余人\的形象是 A、叶甫盖尼 奥涅金 B毕乔林 C 罗亭 D奥勃洛莫夫 9、《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作者是 A索绪尔 B列宁 C恩格斯 D达尔文

10、按照下列何种分类法,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A类型 B内部 C谱系 D历史 11、古汉语连词\而\一般不连接

A名词 B形容词 C动词 D动词性词组 12、《吕氏春秋》被列入

A杂家著作 B儒家著作 C法家著作 D道家著作 13、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 A词 B句子 C语素 D音素

14、下面短语中没俄歧义的一项是:

A、他在火车上画画 B、正在寻找妈妈的孩子 C、几个公司的职员 D、我们下午讨论这个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42分).

1、悲剧 2、艺术生产与物质秤的不平衡关系 3、《世说新语》 4、梅村体 5、北作家群 6、伤痕小说 7、奥林波斯神统 8、《人间喜剧》9、语言规划 10、组合的递归性 11、颈联 12、散曲 13、永字八法 14、合成词

北大中文系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每空一分,共52分。

1. 清人王先谦所撰《 》是今人研究三家诗的主要参考书。 2. 《汉书艺文志》将辞赋分为(四) 类。 3. 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 (《楚辞章句》) 4. 《尚书》最后一篇是(《秦誓》) 5. “古诗十九首”得名于(《文选》) 一书。 6. 韩愈:”国朝盛文章, 始高蹈。” 7. 杜甫《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 。” 8.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是明代(张溥) 所辑。 9. 《西游记》取经故事轮廓最早在《 》中清楚显露出来。 10. “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 笔下。 11. 《乐章集》作者 (柳永) 。

12. 平芜尽处是春山, ( 行人更在春山外)

23

13. 《老学庵笔记》作者( 陆游 ) 14. 《十驾斋养新录》作者 ( ) 15. “阳湖派”是 (清 )代散文流派。

16. 西南边疆诗群中,在50年代最早成名的诗人

17. 80年代初期,高行建《 》的出版,引发了李陀、刘心武等人参与的一场有关 的讨论。 18.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评》是 针对批评” ”而写的批评文章。 19. 《史通》作者 。

20. 明清时期八股文又称 。

21. 西汉初期黄老思想的代表作是(刘向) 撰写的《新语》。

22.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推行的”两税法”是指 税和 税。 23. 北宋末年李诫编了《 》,标志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发展到了较高的阶段。

24. 元世祖时,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第二等为 (色目) 人,第四等为 (南人) 人。 25. 清雍正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改土归流) 政策,有利于边疆的巩固和发展。 26. 《书谱》的作者是唐代( 孙过庭) 。

27. 现存最早的盘古神话文本是《 》中保存的《三历五纪》佚文。 28. 孟姜女传说的历史原型是《左传》中记载的 () 29. 《酉阳杂俎读集》作者 。

30. 明冯梦龙编辑的民歌既有《山歌》和《 》。

31. 董作宾所撰《 》是中国现代歌谣学史的代表作。

32.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i代表了普通话中的 等不同的音素(填国际音标)。 33. 一个词在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叫做(本义) 。

34. 公、母、金、银、新型、彩色、高等这类词,一般的语法书把它们归结为形容词,叫做 。 35. 北京话里的塞音和 声母都存在送气和不送气的特点。 36. 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曾经先后叫做 、国语和普通话。 37. 普通话”原野”一词的汉语拼音形式是 。

38. 是汉语方言中内部分歧最大、语音现象最为复杂的一个大方言。

39. 隋朝陆法言所编《 》是一部按韵编排的韵书,此书原本已失传,其音系保存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 》里。

40. 元周德清的《 》归纳 用韵而成,是反映近古语音系统的代表作。 41. 明末古音学家陈第坚决反对朱熹的 ,提出语音有历史变化的观念。清初 在陈第的启发下归纳《诗经》、《楚辞》等诗文用韵,分古韵为十部。

42. “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一语出自《 》的《 》篇。 43. 《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此句中”直”假借为” ”。 44. 上古汉语中”哭”和”泣”的主要区别 。

三、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并解释其中括号前加点的字词(每空1分,共10分) 《晏子春秋》中”用景公过晏子,曰:”子官小,近市请徙晏子再拜而辞子家习市,识贵贱乎其诚 四、从下列2题中任意选1题。(10分)

1.简析中国文论中的意境说和西方文论中的典型论。

2.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较集中的言不尽意和言内意外现象,为什么存在这两种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 一、概念题(20分,每题5分) 1、九歌

2、董解元《西厢记》

24

搜索更多关于: 考研文学重点院校文学史真题集锦 的文档
考研文学重点院校文学史真题集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adkl1g0f60zdc5257g6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