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
第一章 概 况
一、自然概况
1.区域位置
临汾因濒临汾河而得名,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至今沿用1418年未改。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 黄河中游, 地理坐标在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南北最大纵距17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km。全市大致呈不规则的梯形,东倚巍巍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隔滔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市、吕梁地区毗邻,南与运城市接壤。
2.地形地貌
临汾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临汾市地表破碎,地势起伏,高低悬殊,最高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m,最低处是乡宁县的师家滩,海拔385.1m。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把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使境内总体轮廓呈“凹”字型分布。
3.地质构造
临汾市属山西台背斜的组成部分,从太古代末期以来,长期基本处于隆起状态,没有遭受过强烈的褶皱变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断裂构造特别活跃,并伴有褶皱和岩浆活动,使其盖层发生褶皱,形成平缓开阔的复背斜和复向斜,背斜构成山地,向斜构成盆地,这就奠定了市域现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临汾市建设局
1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
代地貌的基础。临汾盆地是山西隆起区轴部形成的一系列断陷盆地之一,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基底岩层破碎,易于发生地震、地裂缝、滑坡、地陷、泥石流、山崩等地壳运动现象。
4.气候气象
临汾市地处暖温带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寒少雪,春风秋雨,夏热伏旱,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25.6℃,年平均温度10.7℃,年平均降水量500—600mm,无霜期平均194天。
5.河流水系
临汾市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多山溪性河流,因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是其特点。除少数河流有泉水补给外,大部分河流的水量来源于雨季洪水径流。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除黄河干流外,还有汾河和沁河。主要河流流向大体上与两侧山脉走向一致,山脉的脊线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6.自然资源
临汾市土地总面积2.03万km2,其中耕地面积5308.87km2,素有“膏腴之地”和“麦棉之乡”的美称。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不仅矿种多,分布广,且开采历史悠久。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41种,其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3,在全省各地市中居第二位,矿产潜在价值量居全省之首。尤其铁矿是临汾市重要的矿产资源,其富矿比例占全省富矿的70%以上。市域境内植物资源是全省最丰富的地市之一,野生动物种类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临汾市建设局
2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
丰富,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三种,其中褐马鸡是世界闻名的珍稀动物。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00年底,临汾市GDP达170.33亿元,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11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亿元,财政总收入14.9亿元,在全省11个地市中分别位居第3、4、4、5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8%、115.2%。在中西部地区18个省、自治区219地市中,临汾市GDP、人均GDP、财政总收入分别位居第78、131、75位。
临汾市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三次产业比例为13.1:52.1:34.8;工业以煤炭、焦化、冶金、铸造、建材、纺织、机械为支柱,重型化特征明显,轻重比为1:9。
市域地形呈两山夹盆地分布的“凹”字形态,煤、铁等矿产蕴藏丰富。区域内地域差异明显,中部南同蒲、大运沿线为经济开发和城镇发展的密集地带,17县市(区)中平川7县市GDP占79.9%,东西两山则贫困落后。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市总人口395.03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年平均增长1.27%。其中城镇人口106.15万人,城镇化水平26.87%。中心城市——临汾市市区城市驻地人口31.6万人。
三、历史沿革
临汾市位于晋南北部,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这里就有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临汾市建设局
3
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说明书
“尧都平阳”的历史传说。“丁村遗址”的发现更有力地证明了临汾从远古时代起,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春秋时期,晋国初定都于翼城,韩国定都于平阳。秦至唐,临汾为郡的所在地,宋、金、元、明、清临汾均为府或路的所在地。1948年5月17日临汾解放后,初设市,1949年2月成立晋南区,归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同年9月1日改属山西省。1950年1月成立临汾专区,1954年同运城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专署驻临汾)。1971年晋南专区又按原建制划分为临汾、运城两地区。1978年改为临汾行政公署,全区辖17县市。
2000年8月撤销临汾行政公署,设立地级临汾市,辖一区二市十四县。
第二章 规划回顾与规划背景
一、规划回顾
1958年,临汾县首次编制县城总体规划。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贡献是搭起了城市的道路骨架。1960年,对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1971年设市建制后,于1973年至1976年曾多次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但因客观原因都半途而废。1981年,由临汾市建委和同济大学规划工作组编制新一轮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1985年,由临汾市建委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对总规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上报审批。1992年,市政府委托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补充和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临汾市建设局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