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行上市后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2:18: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核算与报告系统从核算层面彻底解决了会计准则的应用问题,并通过多维弹性总账的引入解决了管理信息缺口的问题。当准则信息和管理信息都具备以后,该系统强大的报表功能大大提高这些信息的利用程度。新核算与报告系统实现了报表的数据集中与统一管控,报表自定义与零维护,支持对报表项目进行综合查询,并且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可以实现对报表数据的钻取、切边、对比等高级分析操作,从而为内部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通过搭建功能强大、性能高效的会计核算与报告的基础应用和数据平台,系统统一了全行财会报告调整模式,实现了报表的数据集中与统一管控、报表自定义与零维护、优化了报表加工方式,实现了抵销规则配置与自动抵销、支持报表调整与衔接;在“全行一本账”的基础上,实现了包括各类自办实体、各境内外子公司等在内的“集团一张表”;改变了农业银行长期以来报表分散在各个系统中手工汇总生成的现状,首次实现全行会计报表的集中、分层并行加工,极大地提高了各级机构报表的时效性。原来需要三至四天才能完成的逐级报表加工汇总,系统在T+1日就可实现全部机构报表原表的生成,在保证报表准确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报表编制的时效性,为各类拓展性报表分析和管理决策应用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七、提供强大的会计数据全方位、立体化、定制化查询功能,实现财务指标自定义、提取和加工,全面提升了会计数据管理应用能力

会计信息系统不能仅仅“为了核算而核算”,更应对账务信息进行多位一体、有机有序的立体化加工和处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决策作用。农业银行通过自主研发的多维弹性总账实现了会计与管理的融合。多维弹性总账通过多个维度的弹性账号和属性的灵活组合,使总账数据的组织形式由原来单一的树状结构,变成了立方体式的结构,满足多视角管理信息需要;采用多账套全新核算理念,可支持多组织、多币种、多准则的会计核算;实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任意汇总核算,支持业务人员自定义汇总模式和汇总路径。多维弹性总账使得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从单一的会计核算服务延伸到全方位的决策支持服务。

新核算与报告系统能够提供简单查询、综合联动查询、属性过滤式查询、钻取式查询、报表查询、报表下载和报表分析等便捷高效的管理应用平台,使得深度挖掘会计数据,提高会计数据可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成为可能。在提高会计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用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账务数据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此外,系统还可以提供各类财务指标加工规则自定义功能、批量财务指标数据提取及加工功能、财务指标数据的发布、查询及下载功能,实现考核评价指标计算数据来源统一,在农业银行历史上首次统一、规范了考评数据的来源和方式,改变了长期分散采集、手工作业、3E(效益、效率、效果)整体上备受质疑的考评模式,从而大大提高农业银行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合理性。

八、构建更为安全、高效的系统管控体系,采用全方位信息监控手段,防范核算风险,逐步建立、健全农业银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为满足股改上市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要求,落实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内控要求,切实防范和控制风险,农业银行正着手对现有核算和报告领域内部控制制度、措施进行梳理,并依托新核算与报告系统建设,力争从系统层面加强内部控制的规范性、严谨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有效的、符合国际公认内控框架要求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一是全面强化了包括主体、用户在内的核算参数系统自动管控。建立了全行统一的会计主体系统管理体系,提供高效便捷的会计主体管控功能,满足集中会计核算、账务分级反映的核算管理要求;建立了规范与灵活兼备的操作用户系统管理体系,提供员工、用户、岗位、交易、数据的多层次组合权限配置功能,既可以满足会计劳动组织规范,也能满足一定的个性化控制需要;建立了全行集中的核算参数系统管理模式,提供重要核算参数的管理、校验、控制功能,有效防范参数设置及使用中可能导致的核算风险;建立了全行集中的交易权限系统管理模式,提供可针对主体、用户、数据、操作环境的交易权限控制功能,实现身份认证、双人操作以及任意层级的集中操作处理等操作风险控制功能。

二是采用全方位、定制化的核算信息监控、预警等系统手段,有效防范核算风险。建立了全行统一的核算信息及操作的系统监控体系,实现监控规则的配置化,可以根据业务需要不断增加监控内容,通过对监控种类、监控规则统一配置,不断扩展系统信息监控内容;实现了对核算信息的联机监控、批量监控、预警推送,能够在各个层级及时反馈各种核算违规、操作违规、以及数据异常等情况,满足自上而下的核算监管要求,便于管理行充分发挥核算管理作用。 目前,农业银行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研发的新核算与报告系统已经在全行全部机构中推广应用,适用于30多类会计岗位,涵盖全部会计用户,启用了5个核算维度,150多项核算规则,近100项监控规则,每日进行600余万笔核算处理、2000余万条总账处理、2亿多个分户账加工、生成18万余张报表。凭借该系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中,农业银行适应准则的速度和质量必将在同业中遥遥领先;在我国银行业管理出效益的内力不断提升阶段,农业银行必将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在当前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二五”规划正式启动,各银行纷纷加快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农业银行自主研发的新核算与报告系统必将对银行核算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同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农业银行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

建立为内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审 计环境,同时也使内审工作面临新的情况。为此,要适应新形势,创新内审机制,调整内审监督的内容,突出内审重点,完善内审方法,提升内审水平。

[关键词] 商业银行;财务集中;内部审计

商业银行提升财务核算和管理层次,是合理配置有限的财务资源、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行为、防范和化解财务核算风险的一大举措,也是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农业银行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建立,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审计环境,同时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内审部门的监督职能,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财务集中核算体制的建立

按照农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和财务集中改革的总体思路,财务集中需全部上收辖属机构的财务核算权,将内部相关本币财务收支项目的列账权全部上收至管理行财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和支付管理,其辖属机构不再负责上述财务收支项目的核算职能。第一,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提升了核算层次。上收了支行的费用、固定资产、非结算应收款项挂账和营业外收支等财务列账权,上收了总务出纳和职工教育经费列账权,实行财务资金归口管理。被上收财务权的支行实行报账制形式,向集中行申请报账列支。第二,整合财务管理劳动组合,明确岗位和责任。第三,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扩充了对资产管理的范围,增加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申请网上审批、自动计提折旧、资产减值准备等功能,同时,还加强了对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基建项目管理和租赁类资产的管理。第四,统一同一核算中心的薪资管理制度。第五,完善财务审批制度,重建财务审批流程。第六,完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加强对费用存款户管理功能,对财务资金实行“一户”归口管理。

财务集中核算后,仍执行现行财务管理审批流程、授权权限等,实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实行财务集中后,集中行对上收行的各项财务支出事项仍采用预算额度控制下的分项管理、监控使用原则。其主要特点是:

(一)内容完备、指标控制。财务集中核算的内容包括:备抵和固定资产类项目、部分损益类支出项目、营业外收入类项目、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应付及往来类项目、其它资产类项目。集中行要将上级行规定集中核算的内容和项目都纳入财务集中管理的范围,通过采用集中记账模式,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控制在上级行下达计划额度内,并设定各上收行的预算额度。各上收行对本行固定资产、费用总额计划控制负责,上收行报销费用、计提折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将自动扣减计划额度,各上收行在计划额度内统筹、合理安排费用支出。

(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对上收核算的各项资产,上收行负责对资产实物进行维护和保管,对资产实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置,由上收行提出申请,集中行核实确认后按有关规定处理。对待处理各种损失款、各项垫付款项、各项应收款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上收行管理和处理,控制不合理资金占用。

(三)归口管理、统一核算。集中行负责对各行的财务事项集中进行核算。报账人员要确保网上提交的申请单与相关纸质单据的内容、金额、附件等一致。各上收行对上划账务建立明细台账进行管理,并按月与集中行下发的账户余额进行核对,财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行章后,向集中行报送对账结果。

二、财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情况

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集中了各基层单位、部门的财务资料和信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财务核算中心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就可以对各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确定审计重点,有利于对被审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增强了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各单位依法理财,堵塞漏洞,使单位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从而有效地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由于财务核算得到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集中核算后,随着财务监督力度的加强,一些单位违法违规的手段日益隐蔽,应对审计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增大了责任认定的难度。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财务核算职能从基层行分离出来,资金载体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财务核算中心这一环节,因而审计对象由原来单一的被审计单位变为被审计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两个客体。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时,既要对上收行的收支及其有关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又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财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以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虽然转移到了上收行财务核算中心,但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的筹集权、支出的审批权,仍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也必然是被审计的主要客体。而核算中心成为审计的又一客体,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等职能都由财务核算中心完成,并行使会计资料档案保管权及资金管理权。因此在内审部门进行审计时,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财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内审部门要在两个客体间来回查阅和问询辨认,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责任认定难度。

(二)审计查处费用违规问题的难度加大。财务集中核算后,费用总额的确定仍采取指标控制,集中行对上收行在费用指标之内的开支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可能使上收行主观上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只要集中行批了费用指标就能用,至于怎么用,只要不突破指标就不是违规,于是计划指标、批复就成了保护伞、通行证。另一方面,财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经济事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增加了审计难度。财务核算中心人员不参与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对各单位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在会计核算上往往只是注重审核其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报销手续是否完整等形式要件,不能对其反映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以及相关的合法性等实质要件进行有效的监督,由此产生的违纪问题,给审计部门的查处增加了难度。 (三)审计准则规范滞后。财务核算工作从被审计单位分离出来后,由谁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作出承诺,由谁签证、如何签证,对此现行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未能涵盖此类情况。在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原来的会计责任发生了一定改变,被审计单位原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中有部分转移到了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同时对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责任主体还是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根据会计责任的变化情况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探索,同时更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出台这方面的准则进行规范。 (四)对资产监督难以到位。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上收行仍负责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集中行财务部门只作为集中核算的组织机构,进行日常的核算工作,而对上收行资产的实物管理并不介入。这样,有可能造成有些上收行对固定资产使用、保管不善,导致固定资产毁损和丢失;有些上收行处置固定资产,集中行也无法及时了解情况,不能及时办理相关的核算手续;有的上收行甚至年终结算也未进行财产清查,出现账实不符也不知道。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相关控制程序,审计监督也难以到位。

搜索更多关于: 农行上市后 的文档
农行上市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aj5u8iwwp1cf865cb2x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