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大理市下关六小
杨秀芬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下关六小 杨秀芬
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特点有三: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美学诸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暗示和熏陶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和情感,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反应与独特体验,倡导自主探究学习。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母语有一定的基础,有语境,有资源。所以就语文实践而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要着眼于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是语言文字具有特殊性,汉字组词率高、情感色彩丰富,汉语语言简洁、语法灵活、富有韵律,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条件、学习情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重要地位是:“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让学生“知”“能”并举,具有美好之情愫、良好之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实际,可单一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合力则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教法、确定学法,不应千文一法,一概而论。
1、精读课文中的尝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所占课时最多,所用精力最大,被誉为“智慧之源”。简言之,阅读教学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表达力,发展认识力,发展智力、培养创造能力,陶冶情操,修养品性,增强搜集信息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中精读课文占有重要的位置,所选课文是兼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知识性等为一体的经典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灵活、大胆地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
培养;在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让小学生掌握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内容浅显、文字朴实、贴近学生实际的课文,教师应放心、放手地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自主尝试探究中,体验成功,实现发展。如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可采用从解题入手,尝试整体感知,课题中的这一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尝试分段,落实重点训练项目,对于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是怎样评价的?巴迪是怎样体会到父母的这两种爱的不同的表现方式的?小练笔写一写父母对你的爱,然后在组内交流。整堂课通过激疑、初读感知、巧导自学、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探究释疑的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2)内容较深、不易理解的,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获得发展,如,四年级上册《猫》一课力现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教学时可以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初读课文,感知文意”中A、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识字、析词、通文、思意);B 、交流自学情况,引出主线,板书。在第四个环节“专题研究,理解课文中”,共同合作形成“研读专题”,感受猫的古怪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热爱;请你任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具体做法是:A 、教师先指导一处以作示范;B、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C 、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点拔、深化、评价。通过“划”自己最喜欢、感受最深或最体现作者爱猫之情的句子,“圈”出这一句中最能体现猫之可爱、作者爱猫的关键词,“研读”领悟其特别含义,“赏读”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再将自读过程进行交流。不但保证了学生有充
分的时间研读课文,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结合,推陈出新,开辟了阅读的新天地,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又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整个学习过程分四步进行:(1)初读课文,理线索。教师引导质疑,激发学文情趣;学生自读,整体感知。(2)自主学习,谈感悟。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真意切,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进行自主学习,以发扬民主,弘扬个性。我采用了抓段落,谈感悟;抓句子,谈感受;抓品读,促感悟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喜欢”,讲“原因”,挥洒自主学习之精妙。让其反复阅读,细品深味,再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那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回荡在学生之间,升华在学生心中,体现了合作学习之奇妙。让其自选自读自悟,小组过关,班里竞赛,显现了自主与合作学习之功力。(3)主动探究,悟“环保”。《鸟的天堂》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寓意深刻,联系生活做环保教育。(4)综合实践,练“能力”。让学生搜集材料练“查阅”;学写解说词练“习作”;学做导游练“交际”,无不是在讲读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会搜集、运用、交际,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与本领。
2、 略读课文中的尝试
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相当的篇幅,是对精读课文的巩固、补充、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根本任务。教学时主要是读,即泛读和精读,随机而用。教学时,教师要自觉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进行重认识性、理解性阅读(低年级),重评判性、创造性阅读(中高年级)。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在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和能力习得、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具体的做法可以是:(1)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自学探索,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看图、读书、提问、小组讨论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