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这个飞跃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新的探索 4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以人为本) 44、构建和谐社会的前题是(稳定)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46、社会要和谐,根本地要取决于两条,其中之一就是要把“蛋糕分好”,意指(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4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48、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行政区和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问题,其关键 在于( 打破行政区的垄断和封锁)
49、深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50、公共服务的提供的特点是(无差别) 51、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创新)
52、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途径是(发挥和释放社区发展潜能) 53、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是( 尊重知识和人才)
5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必须以和平发展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要紧紧依靠(广大台湾人民)
55、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据此回答(1)~(2)题 (1).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2).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我国人均GDP不断增长的关键时期,政府应该 (①③④ ) ①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③ 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改善就业环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5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据此回答(1)~(3)题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属于我国的 (政治职能)
(2).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复杂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道德而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坚持集体主义,顾全大局)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这意味着(②④ )
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
57. 建立起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公共管理体制,迫切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由此可见 (政府应该由社会的直接“管理者”逐步转向社会治理的“主导者” )
58、推进社会公平,当前重点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2). 《论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合理性给我们的启示是 (必须高度重视生活消费品的分配问题)
59.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在全市877个行政村推行“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让党员干部走进村庄户院,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恳谈,摸清群众的脉搏。这一做法(①③) ①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③有助于干部掌握真实情况,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60、崇尚和谐,企盼稳定,追求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平安社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爱人爱己,崇尚和平)
49
(2).“乐者,天地之和也??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这段论述给我们的启示是(发展先进文化,可以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从认识论角度看,我们之所以要发展先进文化,是因为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61、儒家“亚圣”孟子主张“尊贤使能”,即对待“贤者”,要给予崇高的地位,提供优厚的待遇,让他们以其无与伦比的道德魅力感化民众,从而体现国家政治的正确导向,是谓“贤者在位”。对待“能者”,则要充分发挥其办事能力强、应变功夫深的特殊优势,让他们担任具体的官职,委以干实事的权限,快出业绩,是谓“能者在职”。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①②④) ①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
②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动都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④国家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孟子的“尊贤使能”理论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2.古印度有一句格言:“空气、水和土地不是父辈给我们的礼物,而是我们向子孙的借款。”这句话反映的哲理是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不同的 )
63.一位德国学者和两位美国学者在合著的《四倍跃进》一书中,对GDP这样描写:“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接着,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汽车修理、法律诉讼、保险代理、整理行道树等,这些都是有偿服务。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GDP依然在增加。”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单纯的GDP不衡量经济增长的效益与质量)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2002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的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ABD)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民主法治就是( ABC ) 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B.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C.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3.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 ABD ) 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
B.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 4.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充满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ABCD)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D.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 ABCD ) 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ABD )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D.生态良好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社会范畴,两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即(ABC)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B.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现实任务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8.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BC ) A.本质属性 B.基本特征 C.基本要求
9.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强调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 AB )
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