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百校联盟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每组物质发生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氯化铵受热气化和苯的气化 B.碘和干冰受热升华 C.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D.氯化钠和铁的熔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氯化铵属于离子晶体,需要克服离子键,苯属于分子晶体,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克服作用力不同,故A不选;
B.碘和干冰受热升华,均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B选;
C.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需要克服化学键,生石灰属于离子晶体,需要克服离子键,所以克服作用力不同,故C不选;
D.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熔化需要克服离子键,铁属于金属晶体,熔化克服金属键,所以克服作用力不相同,故D不选;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键及晶体类型,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判断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但铵盐中存在离子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三态变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电解质的电离化学键会断裂。
2.A(g)+B(g)?D(g)。分别在三个容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其中容器甲中反应进行至5min时达到平衡状态,相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平衡物质的量起始物质的量/mol 容器 温度/℃ n(A) 甲 乙 丙 500 500 600 4.0 4.0 2.0 n(B) 4.0 a 2.0 n(D) 0 0 2.0 /mol n(D) 3.2 2.0 2.8 K1 K2 K3 化学平衡常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5min内,甲容器中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64mol·L-1·min-1 B.a=2.2
C.若容器甲中起始投料为2.0molA、2.0molB,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小于80% D.K1=K2>K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容器甲中前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D)=v(D)=0.32mol?L-1?min-1,故A错误; B.甲和乙的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等, 甲中 A(g) + B(g) ? D(g) 开始(mol/L) 2.0 2.0 0 反应(mol/L) 1.6 1.6 1.6 平衡(mol/L) 0.4 0.4 1.6
Vn3.2mol=0.32mol?L-1?min-1,则v(A)= =
VVt2.0L?5min1.6=10, 化学平衡常数K=
0.4?0.4乙中 A(g) + B(g) ? D(g) 开始(mol/L) 2.0
a 0 2a-1.0 1.0 2反应(mol/L) 1.0 1.0 1.0 平衡(mol/L) 1.0
化学平衡常数K=
1.0=10,解得:a=2.2,故B正确;
1.0?(0.5a?1.0)1.6mol/LC.甲中CO转化率=×100%=80%,若容器甲中起始投料2.0molA、2.0molB,相当于减小压强,
2mol/L平衡逆向移动,导致A转化率减小,则A转化率小于80%,故C正确;
D.甲和乙的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等,容器丙起始投料2.0molA、2.0molB、2.0molD,若温度不变等效于甲容器,但由于丙容器比甲容器温度高,平衡时D的浓度减小,即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减小,因此K1=K2>K3,故D正确; 故选A。
3.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测定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依次经过以下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灼烧海带:
B.将海带灰溶解后分离出不溶性杂质:
C.制备Cl2,并将I-氧化为I2:
D.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灼烧需在坩埚中进行,不能选烧杯,A项错误;
B. 将海带灰溶解后分离出不溶性杂质采用过滤操作,B项正确;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图中操作科学规范, C. 制备Cl2,并将I-氧化为I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应该用饱和食盐水,尾气需用氢氧化钠吸收,C项错误; D. Na2S2O3为强碱弱酸盐,因S2O32-的水解使溶液呈现碱性,所以滴定时Na2S2O3应该放在碱式滴定管中,而不是酸式滴定管,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选择酸碱滴定管一方面要考虑实际的反应所需的环境,另一方面要考虑标准溶液的酸碱性。如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需选择酸式滴定管;而本题的硫酸硫酸钠还原碘单质时,考虑到标准溶液的水解来选择碱式滴定管。此外,学生要牢记仪器的构造,会区分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
4.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和甲苯。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废旧塑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