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四编第一分编明代文学教案(32课时) -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1:31: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冉冉至其处,气象幽夐,绝不闻鸡犬声。遥望草庐一区,隐约出竹阴间。

这样的生花妙笔营造了优美神秘的环境气氛,为隐者的出场起到了铺垫和衬托作用。在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宋濂工笔描绘如此安静恬淡的世外桃源,显然是在其中寄寓了他对太平世界的向往。宋濂简洁清秀的文笔更多的见于其楼观记中。如《看松庵记》写原始松林:“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纷纷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环翠亭记》写亭外竹林,“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浮光闪彩,晶荧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前者摹写壮美之境,后者描画秀丽之色,都十分灵动自然。从宋濂清俊雅洁的写景散文中可以看出他学习柳宗元、欧阳修山水游记的痕迹,但他并没有重蹈前人的故辙,而是在描绘山水中加入了考证山川名物和历代人事的内容,显示了一代史家的文笔特色。如他的《瑯琊山游记》逐一考证山中的名胜古迹,为自然风光增添了人文色彩。

宋濂的各种应用性散文往往各具特点,冲破了碑铭章奏的范围。如《蜀墅塘记》、《天台广济桥记》、《金溪县义渡记》等,记经验,说作法,有技术措施,有管理手段,颇有新闻性。他的序文文辞简练古奥,具有纯熟的语言技巧,是明初文学风尚的典范。如《桃花涧修禊诗序》写三月上巳日与友人游览桃花涧,修禊于涧滨。遣词造语既富丽又简洁,文章结构既层次分明又浑然天成。他的《送东阳马生序》叙述自己早年求学的经历,明白晓畅,序次得法,富有教育意义。

刘基博通经史,与宋濂师出同门,也是一位有浓厚道家气质的儒生。他幼时即习《春秋》学,后又师从郑复初,研习濂、洛心法。他的文学思想在明道宗经征圣方面与宋濂大致相近。针对宋代以来文坛怨刺之声消歇的状态,刘基论诗不以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为范则,而是力主讽谕之说:“余观诗人之有作也,大抵主于讽谕。盖欲使闻者有所感动,以兴其懿德,非徒为诵美也”。(《送张山长序》,卷七) 他驳诘了朱熹所谓国风“讪上”之嫌,突出强调了“刺”诗的社会功能,肯定了刺诗的地位。刘基在学术方面涉猎广泛,他不仅和合“朱陆”,而且受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的影响,注重事功之学,精于天文、兵法、数术,个性又锐利深险,因此他具有强烈的重历史、重致用的经世精神,是一个刚正峻烈、雄迈奇矫的英才。

刘基散文众体兼备,形式多样,其中寓言体占三分之二。刘基弃官归青田后写的《郁离子》是他的寓言体散文的代表,这部著作内容深奥复杂,富有创造性的思想,风格以讥刺讽喻为主。徐一夔说:“郁离子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固曰《郁离子》”。也就是说,“郁离”含有使“圣人”、“明君”成就文明盛世之伟业的意义。《郁离子》采取的是即事明理的表述手法,于形象机敏的言辞中透露出幽眇的义趣,体现了浙东学派务实不务虚的学问特点,反映了作者审美观照下体现的社会生活整体,系统地阐发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哲学观点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审美观等。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它同样展示了古代知识分子被羁绊的灵魂。通过《郁离子》,可以感受中国古代艰难的“仕”途和由此伴生的“苦闷”,感受古代知识分子对生命痛苦的诘问。在艺术上,《郁离子》吸收先秦诸子寓言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风格,吸收柳宗元寓言锋利简洁的特点,既短小精悍,活泼犀利,又古朴闳深,余味曲包,在虚实相间里,寓丰富的哲理于形象的描绘之中。从整个中国寓言史的角度来看,《郁离子》内容恢宏,气魄宏大,是继柳宗元后使寓言取得文学独立地位的集大成之作。

刘基的游记散文,都作于元末,其中羁管于绍兴时写下的游记有《游云门记》、《出越城至平水记》、《活水源记》、《登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松风阁前记》、《松风阁后记》、《白云山舍记》等等。这些作品—般都富丽华瞻、穷极声貌,颇富辅采摛文的辞赋风采。如《松风阁记》抓住风和松声的特征,巧妙地赋予松风各种美的意象,构成超乎尘世的自然意境,文中还连用十个比喻,如繁管急弦般地描写了水流山峙的雄伟景观,显示出作者雕凿造化的艺术表现力。除此之外,刘基也有继承了《水经注》与柳宗元山水游记风格的清新秀美之作,如《活水源记》平实无华,简练明畅,抓住自然界中的不同特征,体物摹景,自然逼真。同时,刘基的游记往往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与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探求交融在一起,如《苦斋记》以大量笔墨极写“苦斋”所在地环境之艰苦,先抑后扬,为阐述苦乐观蓄势作铺垫,引出以苦为乐,苦尽甘来的警世之论。

刘基的“问答语”、“拟连珠”、《伐寄生赋》等杂文、辞赋,也都华彩飞扬,文质兼备。其《诚意伯文集》中“问答语”一类包括《卖柑者言》、《樵渔子对》、《答郑子享问齿》、《愁鬼言》四篇。他在《樵渔子对》中认为“日高而起,日入而卧,目不接市肆之尘,耳不受长官之骂”的隐者生活为“近乎道”。而《卖柑者言》讽刺了元代贪恶官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文笔犀利,语言简练,具有启示性。《答郑子享问齿》、《愁鬼言》描写了司牙之神和愁鬼的种种情态,想象奇持,曲折生动,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刘基68首“拟连珠” 内容该博.警策明了,文情蒸蔚,讲的是“居身涉世之理,用贤治人之道,与夫阴阳祸福、盛衰治乱”,其中人才学思想尤其丰富,与《郁离子》互相发明。

刘基是越诗派的开山鼻祖,他的诗包罗古今各体,魁垒顿挫,自成一家。沈德潜《明诗别裁》评其诗说:“元季诗多尚辞华,文成独标高格,时欲追逐杜、韩,故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指出刘基追慕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韩愈雄健奇崛的格调,其

诗歌艺术成就代表了明初诗坛的最高水准。

刘基的诗歌创作生涯以至正二十年应聘佐命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诗作在元末集成《覆瓿集》,后期诗作在明初集成《犁眉公集》,词收录于《写情集》中。明人李时勉在《犁眉公集序》中说:“伤今悼古,牢笼百态,可以超迈当世者,则于《覆瓿集》见之,若夫优游闲雅、托兴微婉,而有以尽其自得之趣者则于是编(《犁眉公集》)见之。”刘基前期以命世之才沉于下僚,发为歌诗往往魁垒顿挫。佐命之后,列爵五等,看似得志遂情,但时常悲穷叹老,当年的飞扬情采撕然无存。陈田说:“《覆瓿》远胜《犁眉》前人已有定论。”[ ]因此,分析刘基诗歌艺术成就,主要就其前期诗作而论。

刘基早年诗歌奇崛雄健,多怨抑之气,对元室的丑秽行径也有所讥刺,如《飞龙引》、《鸡鸣曲》、《前有尊酒行》等诗谴责帝王的荒纵,《巫山高》讥刺两宫生衅,致使丧师鸭绿,藩臣称兵犯阙。他的歌行体长诗《二鬼》是一首雄奇伟丽的神话诗。诗的内容是通过离奇变幻的神话形象表达重建儒家封建秩序的理想。全诗梗概为:盘古开天辟地之初,以日月为两眼。天帝命结邻、郁仪二鬼为守护日月之神,二鬼辛勤劳作,对宇宙人事贡献很大,天帝爱怜二鬼,暂时让他们游戏人间。忽然宇宙发生变乱:六月冰天、蓬莱水没,蛇头生角、鳄鱼掉尾,天帝无人扶持,一筹莫展。二鬼相约要再造乾坤,重整人伦,“启迪天下蠢蠢氓,悉蹈礼义尊父师。奉事周文公、鲁仲尼、曾子与子思,敬习《书》、《易》、《礼》、《春秋》、《诗》。履正直,屏邪欹,引顽嚣,入矩规。雍雍熙熙,不冻不饥,避刑远罪趋祥祺”。不料天帝认为二鬼侵犯了皇权,泄漏了天机,派飞天神王逮捕了二鬼,让他们在银丝铁栅里面享受锦衣美食。面对唯我独尊的天帝,二鬼只能安时处顺,韬晦自守,等待着天帝猜惑消解之时,再重回天上游戏。诗中的二鬼比喻自己和贴里帖木耳,天帝则是元顺帝的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虽然充满着天帝列仙的形象,但二鬼再造的天地秩序,完全是儒家仁政社会的理想蓝图。这首诗形式不受拘束,句法自由灵动,构思变幻莫测,艺术上富有创造性。从渊源来说,此诗远承《离骚》的遗韵,近接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双鸟》和卢仝《月蚀诗》的流风,具有浓厚的浪漫气息。

刘基还有不少诗歌,议及元季至政年间的政事,举凡吏治、军政、农政、钞发、盐法等方面的种种弊端以及天下危局都在他的诗中得到揭示和批判。如《感时述事十首》其三指出将帅“荫叙”制度,使得无德无能之辈依赖世袭占据要位,导致元官军战斗力锐减:

将官用世袭,生长值时雍。岂惟昧韬略,且不习击。悍卒等娇子,有令亦无从。跳踉恣豪横,古气陵愚蠢。所以丧纪律,安能挡贼锋?

刘基认为世袭军官既不懂谋略,又不习武功,在军队中毫无威信,因此下级、士兵皆可以有令不从。此外,他的乐府诗《筑城词》、《畦桑词》、《买马词》等篇语言质朴通俗,虽有拟古的倾向,但其中反映社会矛盾、忧国恤民的思想力度抑制了拟古倾向的张扬。他的山水诗作品中始终难以摆脱深沉的忧患情绪,根本的原因是乱离板荡之世、坎坷多艰的仕途在他心头形成了难解的愁结。刘基的题画诗能据画面立意而予以适当的生发,如《题钱舜举马图》运用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刻画出骐骥驰骋千里的瞬间动态和雄健风姿,《为戴起之题猿鸟图》描绘长江三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他的《吴歌》、《采莲歌》、《江上曲》、《竹枝歌》、《江南曲》等,带有江南民歌风味,一派清新活泼的天然意趣。

明词一向以“纤艳庸下”遭后人疵议。从刘基和高启的词来看,明词虽总体上处于衰微之势,但明初词却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王国维说:“有明一代,乐府道衰,《写情》、《扣舷》尚有宋元遗响。仁、宣以后,兹事几绝。”刘基的词集《写情集》所存 230 余首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厚,其中有些作品寓意幽微,与其散文风格相仿佛,在词林独标异帜。永嘉儒学训导叶蕃《写情集序》高度概括地论述了刘词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目的:

《写情集》者,诚意伯栝苍刘先生六引三调之清唱,四上九成之至音也,先生生于元季,蚤蕴伊吕之志,遭时变更,命世之才,沉于下僚,浩然之气,厄于不用,因著书立言,以俟知者。其经济之大,则垂诸《郁离子》,其诗文之盛,则播为《覆瓿集》,风流文彩英余,阳春白雪雅调则发泄于长短句也。或愤其言之不听,或郁乎志之弗舒,感四时景物,托风月情怀,皆所以写其忧世拯民之心,故名之曰《写情集》,厘为四卷,其词藻绚烂,慷慨激烈,盎然而春温,肃然而秋清,靡不得其性情之正焉。宜其遇知圣主,君臣同心拨乱世,反之治,以辅成大一统之业,垂宪于万世也。

从叶蕃的序文可以看出,集名“写情”,是因为抒写的是词人忧世拯民之心。虽然刘基的词有描绘四时景物、闲情理趣、羁旅愁叹的内容,但和他的诗文一样,刘基词作经常描写榛莽遍地、满目疮痍的荒梗景象,以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这种现实取向性自然体现了词人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观念。刘基词作中对个人不幸遭际的感喟,也多是济世理想受到压抑而产生的苦闷,因此,这些抒写个人情感的词,常常蕴含着抑郁不平之气。如《踏莎行》:

瓶水知秋,池荷怨晚,有人楼上吹清管。月明夜寂却堪听,可怜刚被风惊断。

楚泽吟悲,槐根梦短,江山处处伤愁眼,欲凭青鸟寄殷勤,波涛无地蓬莱远。

词人“欲凭青鸟寄殷勤”的幻想是建立在仕途多舛的现实之上的。以屈子行吟泽畔的典故写词人抱负难遂的伤愁,感情沉郁而不颓唐。刘基词集中也时或可见悲凉慷慨的作品,如《沁园春?和郑德章暮春感怀呈石末元帅》:

万里封侯,八珍鼎食,何如故乡。奈狐狸夜啸,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成江。中泽号鸿,苞荆集鸨,软尽平生铁石肠。凭阑看,但云霓明灭,烟草苍茫。 不须踽踽凉凉。盖世功名百战场。笑扬雄寂寞,刘伶沉湎,嵇生纵诞,贺老清狂。江左夷吾,关中宰相,济弱扶颠计甚长。桑榆外,有轻阴乍起,未是斜阳。

由词题可知,此词也作于元末刘基未遇时。此词带有辛弃疾豪放词的韵味,词下片在两组历史人物的对照中,肯定了像管仲、诸葛亮那样有所作为的政治家扶危济世的壮举,尽管有推崇石抹元帅之意,但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建功未晚的豪情壮志,词中称“群盗”作乱仅为“轻阴乍起”而已,说明他对未来国家前途充满信心。

刘基以词抒情,以词言志,艺术上长于兴寄铺叙,善于用典,思理绵密,韵调流美,卓然为明代一大家,历来为文学史家所推重,如王国维说:“明诚意伯词,非季迪、孟载诸人所敢望也”。

综上所述,刘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以文学经世原则写成的诗文,反映了板荡乱离时代的世况,其中元末的作品更富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他和宋濂等人的作品代表着明代雅文学的最高成就,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振起明初新一代文风,在理论上起了骅骝开道的作用。

元末明初,吴中文学出现过十分兴盛的局面,文学社团也较多。住在苏州城北齐门外的高启和他的诗友王行、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组成了吴中诗人群体,人称“北郭十才子”。高启还与杨基、徐贲、张羽并称“吴中四杰”。

高启是吴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最具悲剧性的诗人。清人赵翼称他“才气超迈,音节响亮,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一涉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并说“论者推为开国诗人第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指出:“高启天才高逸,实踞明一代诗人之上。”对他的才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高启为诗从学习古人入手,曾编选过题为《仿古》的诗集,他主张把师古与师心结合起来, 通过学习汉、魏、晋、盛唐以及宋元诸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最终自成一家,他说:“夫自汉魏晋唐而降杜甫氏之外,诸作者各以所长名家而不可兼也。??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摸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高启《独庵集序》)在提出兼师众长的同时,他还强调创作上的有感而发, 认为只有把古人诗歌艺术形式上的优点与自我内心真实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风格卓著而又独具强烈个性的作品。高启在《王仲廉哀辞并序》中说,王仲廉当元末兵荒马乱之时,“家居治田业,不复言仕。事有所感,则发为歌诗,辞抗音激,读者知其有志,非甘遂泯泯者。”在这里,高启所注意的正是王仲廉的“感”而成诗。

高启的大部分文学活动是在思想控制较为宽松的元末,许多诗作体现了元末的文学精神,反映出当时的士大夫欣赏雄健昂扬、俊逸儒雅之美的审美趣味。如他作于至正十八年的七言歌行《青丘子歌》,不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志趣,而且描写了自己从事诗歌创作时的精神状态:

青丘子,癯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蹑屣厌远游,荷锄懒躬耕。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田间曳杖复带索,旁人不识笑且轻。谓是鲁迂儒,楚狂生。青丘子,闻之不介意,吟声出吻不绝咿咿鸣。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不忧回也空,不慕猗氏盈。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清同吸沆瀣,险比排峥嵘。霭霭晴云披,轧轧冻草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星虹助光气,烟雾滋华英。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大羹。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江边茅屋风雨晴,闭门睡足诗初成。叩壶自高歌,不顾俗耳惊。欲呼君山老父携诸仙所弄之长笛,和我此歌吹月明。但愁欻忽波浪起,鸟兽骇叫山摇崩。天帝闻之怒,下遣白鹤迎,不容在世作狡狯,复结飞佩还瑶京!

此诗打上了元末特定的时代烙印,诗中的“龙虎苦战斗”、“掉舌下七十城”正是征伐四起、谋臣辈出的元末社会的真实写照。诗人以近乎浪漫的笔调自述他恃才傲物的疏狂个性,既表现了全身远害、淡泊自甘、争取自由发展的处世态度,也反映了他把写诗作为平生最重要的事业而自得其乐的情景。在寻诗觅句中, 诗人超越了现实的羁绊,沉浸于一个与乱离之世截然不同的自我精神世界。读这些诗,有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所受李白的影响。日人近藤元粹称这首诗“奇想自天外来,匪夷所思,有李谪仙之口吻”。

高启既恪守儒家的固穷守节,又追求道家的逍遥物外,托身自然,所以高启的诗歌既沉郁幽远,又超脱清逸;既有疏旷的山林气,又有着诗歌传统的文雅气。诗人《梅花九首》中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住山中”等诗句,均用遗貌取神的笔法反复咏颂梅花的高洁清雅,诗人疏放、孤高的性格在超俗清幽的诗歌意境中与梅花融为一体。

入明以后,高启曾对新王朝怀有热情,歌颂着刚刚统一的国家所显示的百废欲兴的景象。如他洪武二年在京都任史官时,写有《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一诗: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势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诗人登高俯瞰金陵全景,盛赞雄伟壮丽的山川形胜,并深沉地回顾了南北分裂的不幸历史,指出六朝依恃长江天堑,固守割据局面,抗拒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终究没有逃脱覆亡的命运。末尾几句颂圣中包蕴着对于统一给人民带来安定富足的期望。全诗波澜壮阔,笔墨酣畅,于豪迈奔放的气势中透露出沉郁苍凉的意味。在高启认同明朝统治的同时,朱元璋的所作所为,却已经在他心中投下了阴影,而且这种阴影越来越浓重,使得高启经常怀有宦海覆舟之忧,其诗作由此“发端沉郁,入趣幽远,得风人激刺之旨”(《高青丘集》附顾玄言评语)。

高启的乐府诗大多是依照旧题拟作,但时能别出新意,另有一小部分则是自立新题,描绘农村现实生活和民间的风俗,颇有朴素真实的风土气息。如《养蚕词》:

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二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檐前缲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

这里写蚕家临收茧时的繁忙生活,展现出一幅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风俗画。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点明农民的劳动果实将被统治者所掠夺。其他如《牧牛词》描绘牧童野外放牧的欢快情趣,《田家行》写遭水灾农民的痛苦心情,都比较真切动人。

高启号称“邃于群史”,怀古诗在他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他的《岳王墓》:

大树无枝向北风, 十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 射虏书犹说两宫。每忆上方谁请剑, 空嗟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 不见诸陵白露中。

诗人慨叹岳飞的北伐事业被最高统治者所破坏,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全诗慷慨苍凉,悲壮沉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高启的诗歌,缘情随事,因物赋形,体制醇雅,思致清远。王祎称赞高启的诗“雋逸而清丽,如秋空飞隼,盘旋百折,招之不肯下;又如碧水芙蓉,不假雕饰,修然尘外。”[ ]形象化的说明了高启诗风的爽朗明净、刚健清新。因为死于壮年,高启 “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的拟古才华没有能得到熔铸洗炼,但他“能于模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四库提要》),也就是说,高启能在古风古貌中清晰地显示出情感的“自我”,避免落入拟古不化的窠臼。

高启在明初词坛上有“词家射雕手”之称。如果说刘基词的忧时伤世表现的多是政治家的情怀,奇丽雄放而不失其英雄本色,那么高启之词较多刻画文人的日常喜怒哀乐之情。高启的《扣舷集》存词三十二首,他词作不多的原因,同词由宋末到元渐趋衰落分不开。从师法上看,其词师承苏辛,兼学柳李,风格雄浑豪放,即使婉约词中也透着豪放之气。为高启赢得词名的当算他的咏物词,其《泌园春?雁》可与张炎的《孤雁》相比美:

木落时来,花发时归,年又一年。记南楼望信,夕阳帘外,西窗惊梦,夜雨灯前。写月书斜,战霜阵整,横破潇湘万里天。风吹断,见两三低去,似落筝弦。 相呼共宿寒烟。想只在、芦花浅水边。恨呜呜戍角,忽催飞起,悠悠渔火,长照愁眠。陇塞间关,江湖冷落,莫恋遗粮犹在田。须高举、教弋人空羡,云海茫然。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二说:“此作句句精秀,虽非宋人风格,固自成明代杰作。‘横破’七字,精湛而雄秀,真才人之笔。”高启此词托物言志,反映了他对政治的畏惧新理。词中的大雁形象即是词人的自我写照,寄托着作者坚决回乡的退隐心迹。从表现形式上看,通篇采用白描手法,缘情比事,随物赋形,堪称明词中的上乘之作。

高启的散文师承孟子、韩愈、苏轼等人,虽说不能与宋濂、刘基相抗衡,却也写得恢宏恣肆、清新绵缈。明周忱在《凫藻集序》对其散文作了中肯公允的评价:“吾取而读之,爱其意精而涤,辞达而畅,有温纯典则之风,而不流于疏略;有谨严峻洁之度,而不涉于险僻;该洽而非缀辑,明白而非浅近;不粉饰华采自呈,不追琢而光辉自著。盖由其理明气昌,不求其工而自无不工也。”。高启的政论文有股浩然之气,气势恢宏,议论精辟。其游记散文摹景状物,语言优美,大有柳宗元游记的特点。其序记散文构思新颖,言简意深, 峻洁流畅。其传记散文把名不见史传的小人物塑造得形象鲜明,光彩照人。

第四编第一分编明代文学教案(32课时) -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atra1l72l48fsc2a7r62i4cx3q5al00q37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