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有用的就是真理(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错误的)
8、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
9、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1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客观的√)
11、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2、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界限不容混淆) 13、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否认了认识的相对独立性)。
14、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15、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16、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要在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才可能取得成功。)
17、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和规律属于理性认识。(现象、本质是客观的,认识属于主观的) 18、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18、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一次完整的认识过程结束了,并不等于人类的认识到此结束了,人类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发展)
19、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0、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标和归宿)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易混易错知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3、联系是客观的,所以联系是永恒不变的。或者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可见事物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事物间的联系也在随着变化。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依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建立一种新的联系。可见联系也是随着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
4、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人的活动无关。(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依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建立一种新的联系)
5、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人主观臆造的联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6、人可以改变和消除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通过改变事物的存在状态,从而改变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是以前的联系并没有消失,只要联系具备的条件存在,联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