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鼻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 4:16: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鼻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相信大家谁也会有挖鼻孔、拔鼻毛的不良习惯,说起鼻疖,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小小的疖,可以说人人都长过,你可能觉得不用治疗,或自己挤出来就行,没必要小题大做!其实,对于耳鼻喉科医生来说,鼻子上长疖就像埋了颗雷一样危险。

鼻疖在西医上认为:是鼻前庭或鼻尖部皮脂腺或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包括毛囊炎和皮脂腺炎。中医学称为鼻疖,泛指发生在鼻尖、鼻翼、鼻前庭部位的疔疮疖肿。因肺经胃经壅热而出现小疖肿,局部发热红肿疼痛,疖肿成熟后顶口出现脓头,同时可出现唇颊部红肿及全身不适。笔者在此重点从中医角度来论述一下鼻疖的诊断治疗。

中医古籍对本病有很多记载,如《素问·生气天论篇》已有\疔\的病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说\鼻疔生在鼻孔内,鼻窍肿塞,胀痛引脑门,甚至唇腮俱作浮肿,由肺经火毒拧结而成\。

病因病机:多因挖鼻、拔鼻毛等损伤肌肤,风邪热毒乘机外袭,内犯脏腑,内外邪毒壅聚鼻窍,以致气血凝滞而致。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局部有胀痛、灼痛、红肿等表现,可伴有低热和全身不适。可见一侧

鼻前庭内有丘状隆起,周围浸润发硬,发红,疖肿形成期有明显跳痛,成熟后,顶部出现黄色脓点,溃破则流出脓液,有时排出黄绿色脓栓。鼻疖如经挤压,感染扩散,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可危及生命。

辩证治疗:

1.邪毒外袭,火毒上攻

证候:病初起,鼻尖或鼻前孔局部红肿、疼痛,灼热。疼痛逐渐加重,可有跳痛并有粟米样突起,根脚坚硬,全身可有恶寒、低热,周身不适。舌质红降,苔厚薄黄,脉洪数。

辨析:风热邪毒乘鼻窍肌肤损伤而侵袭,与气血搏结,聚而不散,局部肿痛,全身表现及舌脉均为风热侵犯之象。

治法:祛邪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30g,野菊花15g,天葵子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黄芩9g,桑白皮9g,知母9g,赤芍12g。若发热、恶寒者加荆芥12克、防风12克、蝉衣10克。

2.热毒壅盛

证候:患者肿痛甚或跳痛,疔肿高突,顶部有脓点,可致唇、面部及下睑等处红肿;全身兼有壮热、口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辨析:热毒结聚、气血壅滞而肉腐酿脓,患处痛著;内热毒壅盛向周围扩散,可见周围组织红肿,全身表现及舌、脉象均为阳明热盛之征。

治法:泄火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黄连6g,黄芩9g,山栀子9g,黄柏9g,桑白皮9g,生石膏(先煎)30g,天花粉15g,当归12g,赤芍12g,乳香9g,没药9g,穿山甲9g,皂角刺9g,双花30g,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玄明粉各6克。

3.疔疮走黄

证候:壮热寒战,头痛剧,疔根散蔓,鼻肿著,烦躁口渴,呕吐,便秘,尿赤,甚者神昏谵语;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或滑数。

辨析:火毒势胜,正气虚衰,不能托毒外出,或妄加挤压,或早期失治,疔毒横溢走窜,故见疮头紫暗,疔根散漫,鼻肿著。邪毒上扰清阳,加重头痛;邪毒侵入营血,则壮热寒战,便秘尿赤,升降失调,则呕吐;热毒内陷心包,扰乱心神,则神昏谵语;舌、脉均为火毒炽盛征象。

治法:泄火解毒,清营凉血。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黄连9g,黄芩9g,黄柏9g,山栀子12g,生地黄15g,牡丹皮12g,芍药15g,犀角2g,蒲公英30g,野菊花30g,紫花地丁30g

结合内服的中药汤剂,需要配合一下治疗:

搜索更多关于: 鼻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的文档
鼻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b42l5es8y4g4gh0kzl91od1e2lmz900xs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