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A.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B.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C.评价/反思过程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在学与教过程中,上述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三个过程,而且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作用
? 领会:
教育心理学作用:
- 5 -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 识记: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
2.我国教育心理学最早从西方引进,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 领会: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 识记: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
- 6 -
—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4.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5.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 领会:
1.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童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1)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2)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到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3)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对自我已有一定的评价。
(4)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容易脱节,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已从直观
- 7 -
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并开始从效果与动机的统一来评价道德行为。
第二节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 识记:
研究表明: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 ? 领会: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 简单应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主要有以下特征:单向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主要有以下特征:多项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