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工作需要督导员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知识积累。在督导工作过程中,当发现自己在某些领域知识严重不足时,督导员应及时向有经验有知识的同志学习,或查阅相关资料,反复对自己充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以“终生学习”的理念,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来要求自己。
八、督导员非领导,应做教师良师益友
督导工作在高校中的定位,是它应担负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职责,它是教务处下属的一个教学业务管理部门。所以,督导员既非普通老师,亦非领导干部。打个比方,督导员犹如企业中的质检员。一个优秀的质检员是绝不会让一件不合格的产品走出工厂流入社会坑害顾客的。同样,一个称职的督导员也是绝不能容忍一堂不合格的课去坑害青年学生的。因为,教育质量是一所院校的生命线和核心利益,教职员工只能用心去维护它,而不允许损害它。否则,这所学校的声誉与生存就要受到严重威胁。
正确处理好督导员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做好督导工作的重要保证。督导员与教师之间,一方面存在着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因而会产生矛盾;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只有彼此互相密切配合,才能确保优质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督导员与教师这对矛盾即对立又统一,但只有和谐相处才能激发出正能量。督导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应大度、大气、包容、谦卑,做教师的良师益友。
如果按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来分类,一所高校的教师大致可以分作四类:优秀教师、一般教师、较差教师和不合格教师。督导员应如何对待这四类教师呢?
1.优秀教师
大约占全校教师的20%—30%。他们爱岗敬业,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深受学生喜爱与好评。督导员在听课与评课时,应充分发现他们的优点、特点和闪光点,帮助他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鼓励他们大胆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校教学的标杆和旗帜,并能主动帮助其他老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他们教学中存在的某些不足,督导员要与他们共同探讨,引起重视并改进,使教学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
2.一般教师
大约占全校教师的50%—60%。他们也热爱教育事业,对待教学工作也勤勤恳恳,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如教学素质不够高,教学方法不太好,缺乏教学经验等等,造成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与那样的缺憾,教学质量不太理想,学生不太满意。督导员对于这部分教师应花大力气,帮助老师具体分析,找准原因,寻找对策,努力找到突破口,耐心做好转化工作,使他们分期分批跃入优秀教师先进行列,使优秀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使学校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能大幅度提升,并有个质的飞跃。
3.较差教师
大约占全校教师10%—20%。他们中以前没有或者很少从事教学工作,或突然从企业或机关工作转行过来,缺乏教师职业的系统培训,没有形成教师的比较完整的教师知识结构。对于这个群体的教师,应重新接受系统的师范教育,重点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课程,弥补知识缺陷,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可采用专家辅导与个人自学、脱产进修与在职进修相结合的方法,限期完成进修任务并进行考核。这类教师由于起点较低,须经过一段较长的磨练过程,教学水平才能有所长进。督导员对他们要耐心等待,不能操之过急。
4.不合格教师
大约只占全校教师5%以下。他们对教育事业毫无兴趣,或热衷于经商、走穴、捞外快,或只把教学当副业,从不认真备课,对教学采取马虎应付态度。因此,教学事故频发(迟到、旷课、随意调课、停课、教学无计划、随心所欲上课、从不布置学生课外作业、课程未授完
5
便草草结束等等)。督导员对于这小部分人应严格要求,帮助其端正人生观、教育观,对于严重违纪者应将其违纪情节上报教务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屡教不改者,建议人事部门将其停职或调离教师工作岗位,以纯化优化教师队伍。
督导员工作的全过程也应透明化,自觉地置于全校教师的监督之下,接受大家的批评帮助。教师正确的意见,应全盘接受,坚决改正;教师不正确的意见,也要听得进去,并耐心地加以解释。督导员不能只搞“一言堂”,不允许教师申辩和发表不同意见。唐朝大臣魏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督导员不是神仙,也难免有发生错误的时候。错了怎么办?坦率认错,诚恳道歉,才会赢得教师的谅解,群众才会信得过你。任何文过饰非、隐瞒错误的做法,都是十分愚蠢而不可取的。
九、督导员要深入开展教学调查研究,自觉增强服务意识 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督导工作要想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每一个阶段都要有一个中心或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为了准确地确定某一时期的工作中心或重点,就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获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加以整理、分类、排队,分清轻重缓急。督导工作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
督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的课题和内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
⑴本校老、中、青教师各有多少人?各占多少比例? ⑵有多少教师曾经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与培训?各占多少比例?
⑶有多少教师先前从事过教学工作?教龄有多少年? ⑷教师学习何专业?最后学历是什么?
⑸有多少教师喜欢教育工作?有多少教师认为目前从事教育工作只是迫于无奈,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希望从事另一种工作?
2.教学方面
⑴若按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分类排队,本校教师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人数、所占比例各是多少?
⑵当前教师教学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教师最感到困惑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⑶各系(分院)、各专业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如何?是否坚持集体备课与经常性教师听课评课活动?教学改革情况如何?
⑷教师备课、撰写教案的质量情况如何? ⑸教师的媒体运用能力和效果如何? 3.学生方面
⑴你对上课是否感兴趣?你喜欢上理论课还是实验课,或者其它类型的课? ⑵你最喜欢学习哪几门课程?最不喜欢学习哪几门课程?为什么? ⑶你最喜欢听哪几位教师讲课?最不喜欢听哪几位教师讲课?为什么? ⑷你认为教师应怎样讲课才能调动你的积极性?才能更合你的口味? ⑸你对各科的教学有什么建议?
教学调查研究的方法可以是网络问卷调查、开调查会和个别问讯等,多管齐下,不拘一格。督导员要深入到师生中去,尽可能扩大调查面,向更多的师生扎扎实实开展调查,千万不能形式主义地走过场,更不能用主观臆想和猜测代替教学调查研究。
教学调查研究是种艰苦细致的工作,督导员只有主动增强服务意识,才会勇于担当和有旺盛的工作热情。如果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指导思想,把督导工作简化成“听听课,记记分”,天天在休闲无聊中度过,人是舒服了,可是督导工作却毫无起色,提高学
6
校的教学质量就将变成一句空话。采取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实在是有辱使命,玷污了“督导员”的光荣称号,也直接损害了学校的核心利益。
十、总结教学督导工作经验,不断强化优化高校督导工作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是个新生事物,已在全国各所高校普遍实施。大家“摸着石头过河”,积累了不少经验,涌现出了一批观点鲜明、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优秀论文,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督导工作。但也还存在着研究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高校教学督导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虽已基本确立,但是如何将其继续深化、优化,以便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督导在监督、保障高校教学质量上的强大功能,值得我们加强研究。作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1.校(院)党委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是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深化优化的根本保证
校(院)党委应十分关注督导工作,从战略高度上去认识:督导工作的好坏是关系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得到提升的大事,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从督导队伍的组建到督导工作的计划、开展、落实,党委都应全程给予关注和指导。不仅要从生活上对督导员这些老同志给予亲切关怀,对督导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也应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充分调动督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2.组建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学督导队伍是高校督导工作深化优化的重要关键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因素。高校督导队伍应由一批专家精英人才组成,他们十分热爱督导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很高的道德人文修养;有丰富的高校教学教改经验,通晓教学规律;有灵活良好的工作方法,办事公道,原则性强,独立工作能力强,善于与人交流合作;有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熟悉电脑网络等媒体的运用。一所高校组建了这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督导团队,在3—5年内,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必然会有惊人的提高。
3.有计划有重点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是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深化优化的有力措施
教学督导工作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一所高等院校要想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须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变化周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正如人们通常所说:“打仗要一仗一仗打,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督导工作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短期安排,围绕中心,聚焦重点,采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东一锤子西一榔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往往半途而废,一事无成。比如,为了提高较差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制定一个为期半年的培训计划。培训步骤如下:(1)教学基本素质训练(2个月);(2)听优秀教师讲课、说课(1个月);(3)本人讲课、说课,集体评课;督导点评(2个月)。一般通过这一轮培训,多数不合格教师可以达到合格水平,教学会要很大进步。
4.及时总结督导工作经验教训,大胆创新督导新路子,是高校督导工作深化优化的万能法宝
督导工作要想开拓进取,就不能囿于传统,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大胆创新,敢于闯新路,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督导工作中要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找到规律,才可以避免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不犯大错误。在督导工作不断深化优化的过程中,经验和教训尤其显得重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督导工作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都是弥足珍贵的,并不亚于万能“法宝”。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