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每周训练一次 B.每周训练二次 C.每周训练三次 D.每周训练四次 3.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要求运动强度大,而最合适的持续时间是( )。 A.5-15s B.20-30s C.30-45s D.45s-1min 4.下列发展无氧耐力训练的错误方法是( )。
A.200-600m疾跑 B.低乳酸值的间歇训练 C.一次练习的持续时间在30s-2min D.高乳酸值的间歇训练 5.力量练习主要能发展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 )。
A.抑制性 B.灵活性 C.均衡性 D.加快发放冲动的频率增加 6.静力性练习主要是提高( )。
A.动力力量 B. 相对力量 C. 速度性力量 D.最大力量 7.决定有氧耐力的关键因素是( )。
A.肺活量 B.血色素 C.肌肉的氧化供能能力 D.心率 8.采用较低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的练习或用长段落的间歇训练方法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 )A.无氧耐力 B.有氧耐力 C.速度耐力 D.力量耐力 9.在动力性力量中,若要很快提高最大力量,应采用( )。
A.重复次数多而阻力小的练习 B.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 C.最大负重的50%左右的负荷 D.采用12-16次的重复次数 10.优秀耐力运动员腿部肌纤维的百分组成最多的是( )。
A.白肌纤维 B.红肌纤维 C.快肌纤维 D.慢肌纤维 11.投掷运动员的器械出手速度属于( )。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速度耐力 12.短跑运动员从听到发令枪响到起动的时间属于( )。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加速度 13.评定有氧耐力最有效的强度指标是( )。
A.心输出量 B.乳酸阈 C. 最大吸氧量 D.心率 14.为了有效地发展下肢肌肉力量,锻炼者可以选择 进行练习。 A.哑铃 B.拉力器 C.坐蹬器 D.划船器 15.通常人们认为 是其它素质的基础。
A.速度素质 B. 耐力素质 C. 柔韧素质 D.力量素质 16.投掷练习者器械出手的速度称为 。
A.反应速度 B.动作速度 C.位移速度 D.运动速度 17.肌肉的粘滞性与 有关。
A.练习环境的温度 B.练习环境的湿度 C.练习强度 D.练习力度 18.人体靠着 维持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A.六大系统 B. 七大系统 C 八大系统 D.九大系统 19.组成细胞的最主要成分是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核酸
9
。20.年轻人进行无氧耐力训练时,一般应使心率达到
A.150-160次/分 B.160-170次/分 C.170-180次/分 D. 180-190次/分 21.肌肉的 方式对发展最大力量的效果最为显著。 A.等动性工作 B.静力性等长工作
C.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工作 D.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 22.影响柔韧性的最大因素是 A.关节活动范围 B.神经对肌肉的调节 C.年龄和性别 D.身体素质 二、是非题
1. 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反应素质。(×) 2.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其生理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就越小。 (× ) 3.力量训练后肌力增长同时肌肉的生理横断面也会增大。 (√ ) 4.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及其横断面面积大的人,其肌肉收缩力量也大,尤以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对力量的影响更大。 (√ ) 5.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够提高肌肉耐力。 (× ) 6.超负荷原则就是超过自己的最大力量。 (√ ) 7.肌肉力量增长愈快,而停止训练后力量消退也愈慢。 (× ) 8.力量训练中应考虑肌群的练习顺序,一般是先练小肌群,后练大肌群。 (× ) 9.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很快使肌肉横断面面积增大。 (× ) 10.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比越高,且快肌纤维越粗,肌肉收缩速度则愈快。 (√ ) 11.在完成运动过程中,运动技能愈熟练,动作速度也就愈快。 (√ ) 12.强度大、时间短的速度性练习主要依靠糖酵解供能。 (√ ) 13.体操运动员在体操器械上十分敏捷,在球场上也必然十分灵敏。 (× ) 14.灵敏素质与年龄、性别、体重和疲劳等因素有关。 (√ ) 15.疲劳时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明显下降,但对其它机能能力的影响不大。(× ) 16.跨关节的韧带、从键、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对柔韧素质的影响最大。(√ ) 17.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有氧耐力的一个因素。 (√ ) 三、简答题
1.简述发展力量素质的原则。 2.简述与无氧耐力训练有关的因素。 3.简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4.简述决定反应速度的生理学因素? 5.动作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四、论述题
决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0
一、选择题
1、B 2、A 3、A 4、B 5、D 6、D 7、C 8、B 9、B 10、C 11、C 12、A 13、C 14.C 15.D 16.B 17.A 18.D 19.C 20.D 21.A 22.A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16.√ 17. √
三、简答题
1.简述发展力量素质的原则。
答:①进行力量素质锻炼;②要正确选择训练手段;③合理安排各种力量训练的顺序;④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⑤力量练习要保持经常。做到循序渐进;⑥超负荷原则。 2.简述与无氧耐力训练有关的因素。
答:①强度;②负荷数量;③重复练习的次数与组数;④间歇时间。
3.答: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能力(肌糖原含量与无氧酵解酶系的活性);血液中缓冲体系的缓冲作用(碳酸氢钠含量);脑细胞对血液酸碱度变化的耐受能力。
4.答:感受器的敏感程度;中枢耽搁;效应器的兴奋性;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兴奋状态;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5.答:肌纤维类型中快慢肌的百分比组成;肌肉力量;肌肉的兴奋性;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四、论述题
决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肌肉体积
①肌肉力量增加常伴随肌纤维增粗(肌肉横断面积增大)的现象,肌力增加与肌肉横断面积增大成正比;
②肌肉结缔组织增厚、肌毛细血管增生、肌纤维内其他内含物(肌红蛋白、CP、肌糖原等)增加,也是肌肉体积增大的原因。 2、神经调节机能
①通过力量训练,可改善神经系统动员肌肉的能力。神经系统不断动员更多的肌纤维,使力量增加;
②神经系统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可以增大力量。
第七章 练习指导过程
一、选择题
1、场地器材活动不大的项目,如单杠、双杠等,可尽量设置在场地的( ),但不能过分集中。
A.边角或较小的地块 B.场地中间 C.场地门口 D.较大的地块
11
2、把铅球的技术要领概括为:( )
A.蹬、转、送、挺、撑、推、拨 B.蹬、转、送、挺、推、撑、拨 C.蹬、送、转、挺、撑、推、拨 D.蹬、转、送、挺、撑、拨、推
3、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例如,练习“前滚翻”时团身要紧,可形象的称为( )。 A.团成球形 B.圆形 C.球形 D.车轮 4、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效果最差的是( ) A.又听又看 B.只看不听 C.只听不看
5、指导员在做完整示范的同时讲解身体练习的技术要领,锻炼者边听、边看、边练。这种结合方式适合用于( )的指导。
A.简单的身体练习 B.初学者 C.复习 D.比较难 6、能否掌握锻炼者( )的原因,是能否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 A.产生错误 B.性格方面 C.体力 D.身体素质 7、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 )。
A.指导员造成 B.练习者造成 C.练习安排不合理 D.指导者教材钻研不透、内容缺乏目的性练习积极性不高 8、下面哪些帮助措施属于直接帮助( )
A站在合适的位置,运用托、顶送、挡等手法,帮助完成 B.借助专门器械进行帮助
C.通过数1、2、3等信号帮助锻炼者完成
D.借助绳、杆等醒目的物品,指出运动方向帮助完成 二、是非题
1、加强运动场地的环境绿化,有利于锻炼者的健康( √ )
2、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便于管理,器材应放置在指导员的视野之内,便于管理和控制( √ ) 3、体育锻炼的特点三以身体实际操练为主,实际操练占大不分时间( √ ) 4、术语是专门性的语言,是最集中、最概括、最精炼的语言(√ ) 5、语言必须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 ) 6、正确是要求指导员的示范符合锻炼者的实际水平( × )
7、为防止由于技术不准确或意外的发生,运用特定的技巧摆脱危险叫他人保护( × ) 8、使用专门的保护器材,达到保护和帮助的目的,最大的特点的安全、可靠( √ ) 9、对保护和帮助的手段第一 阶段一般以保护与帮助交替运用(× ) 10、保护的重点是身体的要害部位和最容易受伤的部位,首先是上肢( × ) 三、简答题
1、场地器材的准备要注意哪些? 2、简述保护与帮助运用的原则。 3、对保护、帮助的要求有哪些?
4.练习指导过程中,对练习者脱离保护的条件是什么?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