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项目管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8:42: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生活环境,严重阻碍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年来,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非常重视,带领广大群众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治理工作,积极争取各种资金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进行水土保持治理,但因资金、技术方面的原因,恶劣的自然条件得不到根本有效改善。 1.2.4水土流失分区

陶乐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位于平罗县陶乐镇、红崖子乡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9′51″,北纬38°58′17″~39°00′13″。项目区北至五堆子移民区公路,南接陶鄂公路,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西到203省道,隔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毗邻。项目区总面积160.0km2,水土流失面积72.5 km2,占总面积的45.0%;203省道向东5km处为界,东西宽2km,南北长14.5km,面积29.0km2, 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区,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0.0%;预防监督区边界向东宽3km,南北长14.5km 面积43.5km2,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规划治理面积43.5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0.0%。 1.2.5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据统计,项目区多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13.5%。集中、连续治理过的地区,植被逐渐恢复和浓密,人进沙退达50m左右,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态改观为发展陶乐农业及“大漠旅游”创造了条件。但从项目区大面积紧靠毛乌素沙漠情况看,由于受干旱少雨气候条件、牧业发展需求、土地资源开发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仍很脆弱,水土保持形势严峻,亟待加大治理规模和力度。但我县地方财政困难,经济基础薄弱,国家用于治理水土流失的资金有限,按目前的治理速度、治理方法和治理规模,远远满足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平罗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治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强封育保护,有效恢复植被,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多种措施并举,充分依靠和发挥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还养能力,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改善生态环境。 1.2.5土地利用情况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60km2,其中:耕地29 km2,占总面积8.5%;林地13.6km2,占总面积8.5%;荒漠面积77.12km2,占总面积48.2%;草地20.0km2,占总面积12.5%;湖泊湿地1.6km2,占1.0%,难利用地4.8km2,占总面积3.0%;非生产用地(居民点、道路等)14.88km2,占9.3%。 1.2.6社会经济情况

陶乐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范围涉及陶乐镇、红崖子乡2个乡镇,9个行政村,总人口17945人,农业人口13514人,规划治理人口9399人,4479户,人口密度109人/ km2。2010年项目区人均纯收入4100元,劳动力8958人,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农业种植作物以种植小麦、兼套玉米为主。根据近年来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预计在项目实施期间,外出务工人员占30%左右。

1.3项目建设的任务、目标及规模

1.3.1项目建设任务

(1)保护耕地资源,促进粮食增产;

(2)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河泥沙; (3)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3.2项目区建设目标

1、治理水土流失目标。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72.5km。项目实施后,水土保持治理面积达到43.5km2,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0.0%,效益周期年内拦泥49.5万t,拦蓄径流14.5万m3。

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项目实施后,新增林草植被1200hm2,其中:营造乔木林150 hm2,灌木林350 hm2,封育700 hm2,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74.1%,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林草覆盖率的大幅度增加,将使其成为陶乐地区的绿色屏障,大风及沙尘天气明显减少,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3、发展地区经济的目标。

使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项目效益充分发挥后增加到4500元,增加400元。

1.3.3项目区综合治理规模

2

项目区位于陶乐红崖子山沙漠区,水土流失治理难度较大,单位面积治理投入标准较高。根据本项目区建设任务,考虑到投入的可能性,复核确定本项目区的建设规模,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5km2。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1.4.1设计原则

坚持东部地区,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部地区,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西部地区,加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封为主,封禁结合;以改促封、以建促封、以调促封;以人为本,依法管护;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原则。 1.4.2工程措施

规划典型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0hm2,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确定各项治理措施配置为:水土保持林515hm2,封禁治理375hm2;保土耕作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30hm;蓄水池1座,放水口44个,沟道治理48.4km,道路硬化4.4km。 1.4.3总体布置

2

1.5施工组织设计

1.5.1施工条件

1.交通、水电、道路等条件以及气候、农事活动等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项目区国道、县道、乡道畅通,村公路畅通,具备一定的交通条件,能满足施工材料运输入场的要求,场内运输采用修建临时简易道路解决。区内用电率达95%,通讯率达70%,90%的农户喝上了自来水,施工用水用电基本能解决,个别地方可由施工队伍采用柴油发电机和人工拉水解决。施工中的材料运输、用水用电等十分便利。施工场内临时用地,本着安全、方便、减少青苗损失原则,工程结束后,场内临时用地、施工临时道路,均整理退耕。

2.建筑材料的来源状况

工程建设用的水泥需要到项目区所在县城购买,水砂、卵石、块石在惠农王泉沟拉运,以上材料产品质量必须达到建筑材料规定要求,由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负责检查落实,并造册登记认可后准许使用,否则一律不准进场和使用。

3.当地劳动力的技能状况及施工力量

项目区所在的乡镇都设置有农业服务中心,并配有1-2名专职水利水保人员,从事水利水保工程施工与管理多年,技术过硬,经验丰富。项目区群众也承诺积极投工投劳,区内有劳动力35652个,投劳有保障。 1.5.2施工方法

各项措施的施工方法依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4-2008)执行。

(项目管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bdr001mui52amw9lhr375cln2z0an008fy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