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标准煤:发热值为7000大卡/(29.27MJ)的任何能源均可折算1kg标准煤
成煤作用: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经受的各种作
用。泥炭化阶段(泥化作用)+煤化作用阶段(变质作用和成岩作用)
形成有开采价值煤层的四个条件:
植物的大量繁殖、温暖潮湿的气候、适宜的古地理环境、地壳运动的配合 煤层顶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上(下)的邻近岩层 顶:伪顶、直接顶、基本顶底:直接底、基本底 厚度划分: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1.3m;
中厚煤层:煤层厚度为 1.3≤h≤3.5m; 厚煤层:煤层厚度为>3.5m以上; 特厚煤层:煤层厚度8m以上
构造形态:单斜(走向、倾向、倾角)、褶皱(向斜、背斜)、断层(正断层、逆断层) 倾角划分:近水平煤层< 8°缓倾斜煤层 8°— 25°;
倾斜煤层25°—45°急倾斜煤层> 45°
稳定性划分: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 煤元素:炼焦用煤中含硫量不超过1.2%,炼焦中磷含量不超过0.2% 煤炭分类(依据挥发分):14大类 17小类
无烟煤到褐煤分为十四个煤种:无烟煤(一号、二号、三号)、烟煤(贫煤、贫瘦煤、瘦煤、
焦煤、1/3焦煤、肥煤、气肥煤、气煤、1/2中黏煤、弱黏煤、不黏煤、长焰煤)、褐煤(一号、二号)。
煤田地质勘探3个阶段:煤田普查、矿区详查、井田精查。 矿图:地质图:地形地质图、钻孔柱状图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层走向:等高线的延伸方向。
煤层倾向:指向等高线标高降低的垂直方向。 倾角:作图法、计算法
背斜、向斜、正断层、逆断层的识别
常用比例: 1:2000 1:5000 1:10000 常用等高距: 20m 50m 100m 地质剖面图
采掘工程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及剖面图、采掘工程立面图、煤层层面图
第二章
煤田、矿区、井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同一地质时期形成的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
系分布区。统一规划或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称为矿区。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部分 煤田称为井田。 煤田与矿区的关系
1、一个矿区开发一个煤田 2、几个矿区开发一个煤田 3、一个矿区开发几个煤田 煤田划分井田的原则:1、井田境界、储量及开采条件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
2、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 3、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井田 4、处理好相邻矿井之间的关系
划分井田境界的方法:垂直划分(以某一垂直面为界)、水平划分(以一定标高的煤层
等高线为界)、倾斜划分、按煤组划分、按自然条件划分 图2-3
矿井储量:在划定的井田范围内,根据勘探资料计算而得的煤炭储量 矿井开采储量:矿井设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0.75/中厚煤层0.8/薄煤层0.85/地方煤矿0.7 矿井生产能力:指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单位:万吨/年 如何确定矿井生产能力:(1)确定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 (2)确定采区生产能力
(3)确定同时生产的采区数目
矿井井型: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矿井服务年限:T=????/(AK)
????-矿井可采储量,Mt; T-矿井设计服务年限,a;
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Mt /a; K—储量备用系数,1.3-1.5 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水平:阶段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水平位置及服务的开采范围,也称开采水平。 阶段内划分:采区式(采区、区段)、带区式 图2-5
井巷:为进行地下开采的需要而开掘的井筒、巷道、硐室总称为矿山井巷。 垂直巷道(立井,暗立井)、水平巷道(石门,媒门)、倾斜巷道
图2-8
矿井井巷布置图图2-9 三大系统、通风构筑物、 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 井田开拓:
井筒形式(立井、斜井、平硐、综合) 开采水平数目(单水平、多水平) 开采方式:(上山式、上下山式、混合式)
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大巷) 图2-10
井田开拓方式: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斜井的提升方式:串车提升(≤25)、箕斗提升(25-35)、
胶带运输机提升(17)无绳运输井筒提升(≤10)
胶带运输机运输时,主井风速≤4m/s 立井开拓:
优点:井筒短,生产系统简单,运输环节少,提升速度快,通风阻力小。 缺点:施工、装备较复杂,工程进度慢、费用高,井筒装备复杂、投资大。 适用条件:煤层赋存较深,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斜井开拓:
优点:施工、装备简单,工程进度快,投资小投产快,井筒延深简单。使用胶带机提升
能力大。 缺点:井筒长;围岩不稳固,含流沙、含水层时,施工困难;维护费用高;通风阻力大; 适用条件:赋存浅,表土层较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用特殊施工的缓倾斜煤层。 平硐开拓
优点:投资少,占用设备少,施工简单,成本低。 只要条件适合尽可能采用平硐开拓。 上(下)山:从开采水平运输大巷向上(下),沿煤层(岩层)开凿,为一个采区服务的倾
斜巷道
上(下)山开采:将开采水平运输大巷设在上(下)山阶段的下(上)部,煤炭沿运输上(下)
山向下(上)运输,风流上(先下后上)行
上下山开采:当开采水平运输大巷位于上山阶段的下部及下山阶段的上部,即为开采上山阶
段服务又为开采下山阶段服务
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1)掘进:上山开采工序简单,掘进速度快,成本低。
(2)运输:上山开采运输能力大,运费低,可采用自溜运输,但存在折返运输。 (3)排水:上山开采的采区内涌水,可直接沿上山流到开采水平进入井底水仓,排至地面,
下山开采需要增加排水硐室、设备、工作人员。
(4)通风:上山开采的风流均向上运动,通风线路短。下山开采的通风线路长,漏风大,
通风效率低,通风设备多,管理困难。
(5)基建投资:下山开采可以用一个开采水平为两个阶段服务,减少了开采水平数目,节
省基建投资和开拓工程量,延长水平服务年限。
上下山开采适用:煤层倾角小于16°、瓦斯涌出量低、涌水量较小的煤层。 阶段斜长、阶段垂高
阶段垂高与开采水平的关系 井底车场:是连接井筒和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两
大环节的枢纽。担负着矿井煤矸、物料、设备、人员的转运,又为矿井的通风、排水、供电服务。
分为:环形式、折返式 第三章
井形:立井、斜井、平硐 炮眼+雷管+装岩(定义)
巷道支护类型:棚式支护:金属、钢筋混凝土支架
石材整体式支护:钢筋混凝土浇注
锚喷网联合支护:锚网支护、锚喷支护、锚喷网支护
掘进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
局部通风机在进风侧,距掘进巷道口>10m,风筒末端距工作面<5m 轨道轨距:600mm,900mm
井颈(井口以下,井壁需要加厚的一段井筒) 井身(井颈以下到井底车场水平以上的井筒) 井窝(井底车场水平以下的井筒) 特殊凿井法:沉井法、注浆法、冻结法
锚杆支护作用原理:挤压加固作用、悬吊作用、组合梁作用 层状岩层中,锚杆将不稳定岩层悬吊在上部稳固的岩层上
没有稳固岩层的薄岩层中,安装锚杆后,锚杆的夹紧力会使层面间摩擦力增大,阻止岩石沿
层面滑动
在拱形巷道顶板布置锚杆群,形成一个防止破裂区扩展的承压拱,承受上部破碎岩石的压力。 立井施工 一架(井架)、两台(天轮平台、卸矸台)、三盘(封口盘、固定盘和吊盘)
第四章
准备巷道有:采区、盘区上下山;采区、盘区或带区车场;区段或分带集中巷 采区、盘区或带区硐室(绞车房、变电所、煤仓) 准备方式:
图4-1 图4-3
走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沿倾向布置,沿煤层走向推进。适用于采区式巷道布置。 适用条件:近水平、缓斜、倾斜煤层;薄及中厚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瓦斯涌出量小 倾斜长壁采煤法:工作面沿走向布置,沿煤层倾向推进。适用盘区式和带区式巷道布置
工作面自下而上推进时称为仰斜长壁开采。 工作面自上而下推进时称为俯斜长壁开采。 倾斜长壁采煤法优缺点:
优点:巷道布置简单,易固定方向,掘进及维护费低,投产快。利于生产管理。
运输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通风系统简单(风路短,通风构筑物少) 采面单产增加,巷道掘进率降低,采出率增加,工效提高。 对某些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
缺点:长距离倾斜巷道辅运和行人困难;
采掘运机械设备不完全适应;
大巷装车点多,可设带区,共用一个煤仓。 下行回风需要实时监测
适用:适用于倾角在12°以下煤层,采取措施后最大可达到17° 仰斜开采:采面沿倾斜从下向上推进采煤。
特点:水自流入采空区;煤壁和顶板稳定性差,临界角8°左右;
大于10,采煤机偏离煤壁,输送机易断链;大于17°时,采煤机易翻倒。 措施:输送机设下部三角架,调平。
适用:顶板稳定,煤质较硬;顶板淋水大;煤易自燃需注浆; 俯斜开采:采面沿倾斜自上向下推进采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