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看江南
(1) 小桥 流水 人家 (课件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 看一看:
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江南的美。
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 苏州园林
欣赏: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
听一听:江南的曲调,江南风格的音乐。 4、舞江南
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 5、画江南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五、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忆江南》 ——白居易
《送人游吴》 ——杜荀鹤
第三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6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范唱:
3、再听,轻声随唱: 4、难点解决:
5、随旋律完整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 7、唱词,歌曲处理: 1)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 歌词分析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1) 男女生接力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四、知识拓展 :“苗岭的早晨”渗透《中华人民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第二十九条采伐森林、林木作为商品销售的,必须纳入国家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但是,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五、板书设计: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 六、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侗族大歌《小山羊》 2、欣赏琵琶独奏曲《天山之春》 教学目标:
1、知道《小山羊》是侗族民歌,《天山之春》的旋律取材于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并感受其风格。 2、熟悉两个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 3、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辩其音色。
教学重、难点:熟悉两个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小山羊》的听赏。 2、初听作品,组织简短的讨论。
7
3、第二次听赏作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聆听第二部分两个声部的变化。 4、组织学生分别哼唱《小山羊》两个声部的曲谱后,再播放范唱,让学生随录音哼唱。 5、组织学生简短讨论。 6、巧设“话题”,转移欣赏内容。
7、板书曲名及简谱后,欣赏《天山之春》
8、组织简短讨论。引导学生就“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个话题
9、再次欣赏《天山之春》。为加强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或模仿琵琶演奏进行听赏。 10、板书设计:曲名及简谱 11、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2、即兴创编。 教学目标:
1、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久不唱歌忘记歌》,并知道该作品是贵州布依族民歌。 2、能体会歌词中衬词对情趣表现的作用,并能以风趣的演唱进行表现。
3、主动参与创编实践,并能作出简单的填词创编或欣赏别人作出的有价值的创编。 教学重、难点: 1、简单的填词。
2、欣赏别人作出的有价值的创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出示大歌篇,聆听歌曲范唱。 3、组织简单的讨论。
4、介绍《久不唱歌忘记歌》的相关背景与布依族人文风情。 5、引导学生关注范唱后,听取学生的评述。 6、指导学生练习衬词的朗读和演唱。 7、完整演唱及多种形式的练唱。 8、引导学生按曲调即兴填词。 9、个人表现与小组合作表现。
10、学生公认的好的填词给予表扬,通过板书,组织全体演唱。 11、板书设计:久不唱歌忘记歌 乐观 风趣 12、课后小结
8
第四单元 学戏剧 教学内容:走进京剧大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重、难点: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 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三、京剧的形成。 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演示,教师讲解。
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请学生表演。
3、师拿出京锣伴奏,四位学生分别着生、旦、净、丑的服装依次出场表演、造型。 4、请学生分辨角色,教师还可以为生角加上假胡须,以分辨老生与小生。 五、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1、请一生出来,并用京剧的旁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其他的学生还是做票友,营造气氛。 2、请女生出来表演花旦。
3、请生表演翻跟斗,侧手翻、耍大旗等动作。 4、请多位同学表演跑龙套的动作,教师京锣伴奏。 5、了解旦角的唱腔,并能分辨花旦与老旦的区别。 七、总结本课 八、下课。
1、用京剧念白作师生告别。
2、用京剧武场音乐做跑龙套动作出教室。 九、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生旦净末丑荟精粹》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小组学习的方式,了解京剧行当的分类以及表演的特点。欣赏《生旦净末丑荟精粹》,进一步准确把握各行当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9
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各行当演唱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课件《走进京剧大世界》 2、专题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京剧行当
(1) 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利用教师提供的网页或书籍作为学习的工具。 (2)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研究、了解一个行当的分类以及演唱特点。 3、分小组介绍学习研究成果。 (1) 学生介绍:行当的含义。
(2) 学生介绍:生行是京剧中重要的一行,扮演所有的男性角色,由于年龄、性格、表演风格的不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3) 教师导学:
A、欣赏《空城计》片段和《辕门射》片段
提问:这两个唱段哪一个是老生演唱的,哪一个是小生演唱的?为什么? B、欣赏《空城计》选段:《我站在城楼观山景》 提问:有谁知道这场段选自哪出戏?
戏中的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他在演唱时速度和表现出的情绪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C、出示剧照:翎子生、纱帽生、扇子生、老生
D、欣赏演员的舞台表演:播放特型武生片段——《孙悟空打闹天空》 (4) 学生介绍旦行:
扮演不同年龄、身份、性格的女性角色。根据年龄、身份、性格的不同可分为成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等。
(5) 教师导学:
欣赏《钓金龟》和《卖水》中数板凳段落。 (6) 学生介绍净行 (7) 教师导学:
欣赏《斩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8) 学生介绍 (9) 教师导学:
欣赏《膏药章》选段《报药名》
6、拓展作业: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京剧行当,了解各行当的特点。课下我们继续收集资料了解京剧的著名演员以及他们演唱的曲目。
7、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老生 小生 武生 娃娃生
第五单元 环球采风
第一课时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