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红外自动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
感应探测器探测到有人进入时,将脉冲信号传给主控器,主控器判断后通知马达运行。马达得到一定运行电流后做正向运行,将动力传给同步带,步带转动一段时间后,马达反转,自动门关闭[6]。 2.2 AT89C52单片机
AT89C52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AT89C52单片机在电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AT89C52的管脚及各管脚含义如下:
图2.2 89C52管脚图
各引脚功能说明: VCC——电源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P0写“1”时,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第5页 共39页
智能红外自动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
在FLASH编程时,P0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P1口——P1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出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与AT89C51不同之处是,P1.0和P1.1还可分别作为定时/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入(P1.0/T2)和输入(P1.1/T2EX);
FLASH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P1接收低8位地址; P1.0和P1.1的第二功能:
P1.0 T2(定时/计数器2外部计数脉冲输入),时钟输出 ; P1.1 T2EX(定时/计数2捕获/重装载触发和方向控制);
P2口——P2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P2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送出高8位地址数据。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输出P2锁存器的内容; FLASH编程或校验时,P2亦接收高位地址和一些控制信号;
P3口——P3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3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P3口写入“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口。此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 P3口除了作为一般的I/O口线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它的第二功能: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O(外中断0) P3.3 INT1(外中断1) P3.4 TO(定时/计数器0) P3.5 T1(定时/计数器1)
第6页 共39页
智能红外自动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此外,P3口还接收一些用于FLASH闪存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是单片机复位; ALE/PROG
当访问外部程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位字节。一般情况下,ALE仍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输出固定的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对FLASH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OG); EA端为高电平(接Vcc端),CPU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的指令。 PSEN
程序储存允许(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AT89C52 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 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将跳过两次PSEN信号。 EA/VPP
外部访问允许。欲使CPU 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0000H—FFFFH0),EA 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需注意的是:如果加密位LB1 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EA端状态。如EA端为高电平(接Vcc端),CPU 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Flash 存储器编程时,该引脚加上+12V 的编程允许电源Vpp,当然这必须是该器件是使用12V 编程电压Vpp。 XTAL1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7]。 2.3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检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而输出电信号的传感器,它能组成防入侵报警器或各种自动化节能装置。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并将其转变为电压信号,同时,它还能鉴别出运动的生物
第7页 共39页
智能红外自动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
与其它非生物。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既可用于防盗报警装置,也可以用于自动控制、接近开关、遥测等领域[8]。
本设计使用型号为:RE03B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它的实物图如下图2.3所示
图2.3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E03B
热释电效应:自然界的任何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总是不断地向外发出红外辐射,并以光的速度传播能量。物体向外辐射红外辐射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和红外辐射的波长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发射的红外辐射的峰值波长越小,发出红外辐射的能量也越大。通常,电介质的内部是没有载流子的,因此它没有导电能力。但是任何电介质毫无例外地都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即自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这些带电粒子也要发生移动,带正电荷的粒子趋向负极,带负电荷的粒子趋向正极。其结果是使电介质的一个表面带正电,另一个表面带负电,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电极化。对于上述现象,某些铁电体电介质材料却是个例外,像上述的几种铁电体材料,当被极化后撤去外加电压时,这种极化现象仍然保留下来,这种现象被称为自发极化。自发极化的强度与温度相关,当温度升高时,极化强度降低。自发极化的铁电体平时靠捕捉大气中的浮游电荷保持平衡状态。当一些晶体受热时,在晶体两端将会产生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电荷,这种由于热变化产生的电极化现象,被称为热释电效应。晶体自发极化所产生的束缚电荷被来自空气中附着在晶体表面的自由电子所中和,其自发极化电矩不能表现出来。当温度变化时,晶体结构中的正负电荷重心相对移位,自发极化发生变化,晶体表面就会产生电荷耗尽,电荷耗尽的状况正比于极化程度,下图表示了热释电效应形成的原理。将释放出的电荷通过放大器放大后就成了一种控制信号,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红外传感器称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9]。
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由于系统检知从物体放射出出来的红外线,所以不必直接接触就能够感知物体表面的温度,故人体检知以及移动中物体的温度当然均能以非接触之方式测得。热电型
第8页 共39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