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答案为:10;36. 点评: 本题考查对I﹣U图象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从图象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13.(2分)(2015?重庆)2015年3月31日,世界上最先进、不耗一滴油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 号”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如图所示).飞机虽然体积庞大,但质量只有2.3t,与一辆家用汽车相当.其72m长的流线型机翼上共有17248块太阳能电池板,不仅可以给飞机的电动机供电,还能给飞机的锂电池充电,以满足夜间飞行的需要.“阳光动力2号”的成功飞行证明了人类可以用清洁能源创造奇迹.
请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有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电池板给锂电池充电; 物理知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作答:物理信息: 体积庞大,质量较轻 ; 物理知识: 制造飞机的材料密度较小 .
考点: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飞机虽然体积庞大,但质量只有2.3t”分析即可. 解答: 解:由“飞机虽然体积庞大,但质量只有2.3t”可知体积庞大,质量较轻;由ρ=可得,制造飞机的材料密度较小. 故答案为:体积庞大,质量较轻;制造飞机的材料密度较小.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变形,难度不大,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找出相关的物理知识并解答. 14.(2分)(2015?重庆)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1所示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请画出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如图2所示的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重力示意图.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1)由图示可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入射光线的特点,可以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2)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这种表示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解答: 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过物体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如图所示: 点评: (1)关于凸透镜,有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①平行于主光轴;②过焦点;③过光心的.每条特殊的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两者的对应关系可以告诉入射光线做出折射光线;也可以利用折射光线做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2)画重力的示意图关键是要明确它的三要素,这里注意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5题5分,第16小题8分,第17小题9分,共22分.) 15.(5分)(2015?重庆)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3 ℃.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 0 ℃,第7分钟处于 固液共存 态.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A (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要看清分度值以及示数在零上还是零下,再根据刻度位置读出示数; (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实验中需要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到更普遍性熔化规律. 解答: 解: (1)读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了3℃;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点是0℃.BC段是熔化过
程,第7分钟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体共存状态; (3)在此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 故答案为:(1)3;(2)不变;0;固液共存;(3)A. 点评: 本题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主要考查了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温度与时间变化图象的认识.属于一道基础题. 16.(8分)(2015?重庆)小彬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字样,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整.
(2)小彬将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定值电阻R1短路 (写出一种);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0.36 A.
(3)将5Ω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闭合开关,为了保持 电压 表的示数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A (选填“A”或“B”)移动,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 (4)将10Ω定值电阻换成20Ω定值电阻,重复步骤(3). 实验次数 定值电阻(Ω) 电流表示数(A) 1 5 2 10 0.18 3 20 0.09 (5)实验记录的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 反 比.
(6)实验结束后,小彬问老师在此实验中能否换用5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老师指导小彬分析了不能更换的原因.你认为其原因是 电阻过大,电流过小,不便于测量 .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专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与电阻串联,滑动变阻器要接一上一下; (2)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有示数进行分析具体原因;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电流值; (3)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换接电阻后,应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判断滑片的移动方向; (5)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6)根据欧姆定律求出若换用5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结合
电流表的量程即可判断. 解答: 解:(1)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由于电源电压为3V,所以应选择0~3V的量程;滑动变阻器已接了下面一个接线柱,可再接上面任意一个接线柱,如图所示: (2)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示数,这说明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造成的,是因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未调至最大; 由乙图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6A; (3)将5Ω电阻换成10Ω后,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所以应该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移动,使电压表仍为原来的示数不变; (5)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6)当定值电阻为50Ω时,此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最大===0.06A,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过小,则换用5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时电阻过大,电流过小,不便于测量.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定值电阻R1短路;0.36;(3)电压;A;(5)反;(6)电阻过大,电流过小,不便于测量. 点评: 此题是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同时考查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接法,考查了电流表的读数及电阻的计算,涉及到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及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 17.(9分)(2015?重庆)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
2
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高度为6cm的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7 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