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从自己背书包做起,在家从力所能及的家务做起,在校从卫生保洁做起,校外从志愿服务做起,切实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办”的理念、行为和习惯。要大力倡导学校、家庭和社会为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炼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围绕“提倡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主题,自拟题目,结合教育实际,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分数:5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参考范文】
践行劳动教育 促进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在我国,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其创造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加以重视和践行。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爱学习、爱劳动”已经是耳熟能详的教育口号,然而众多现实因素导致劳动教育的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首先,在家庭方面,家长溺爱,只要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其余的事情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其次,学校观念陈旧,方式落后。学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更为注重“双基”教学,忽视了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校内劳务全盘外包,也没有合适的劳动教育的方式,甚至部分学校出现“为劳动而劳动”现象,让劳动教育变成了空头支票。另外,从社会上看,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促进劳动教育的设施和氛围。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漠然视之,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念,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劳动教育也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入手,纠正劳动教育被“弱化、软化、淡化”的现象。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的途径加以践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校办工厂(或车间)和农场(或实验园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二是通过参加校外的工厂、农场或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三是通过服务性劳动,尤其是社会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因此,如果说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短板,那么学校、家庭和社会就要共同努力,补齐短板,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