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心线取齐;卧式容器推荐以靠管廊侧封头切线取齐;加热炉、反应器等推荐以中心线取齐。
(3)布置设备时,除要考虑设备本身所占的位置外,还须有足够的操作、通行及检修需要的位置。
(4)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换使用的可能性,设备排列要整齐,避免过松过紧。
(5)除热膨胀有要求的管道外,要尽可能地缩短设备间管线。
(6)车间内要留有堆放原料、成品和包装材料的空地(能堆放一批或一天的量),以及必要的运输通道及起吊位置,且尽可能地避免物料的交叉运输(输送)。
(7)传动设备要有安装安全防护设施的位置。
(8)要考虑物料特性对防火、防爆、防毒及控制噪声的要求,譬如对噪声大的设备,宜采用封闭式间隔等;生产剧毒物及处垃剧毒物料的场所,要和其他
部分完全隔开,并单独设置自己的生活辅助用室;对于可燃液体及气体场所应集中布置,便于处理;操作压力超过的反应器宜集中布置在装置(车间)的一端。
(9)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适当预留扩建余地。
(10)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墙之间的净间距大小,虽无统一规定,但设计者应结合上述布置要求及设备的大小,设备上连接管线的多少,管径的粗细,检修的频繁程度等各种因素,再根据生产经验,决定安全间距。中小型生产的设备安全距离参见文献[1]中表3-1,可供一般设备布置时的参考。工人操作设备所需的最小间距可参考文献[1]中的图3-2。
(二)、设备安装对设备布置的要求
(1)要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间和面积。 (2)要考虑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经常搬动的设备应在设备附近设置大门或安装孔,大门宽度比最大设备宽,不经常检修的设备,可在墙上设置安装孔。
(3)通过楼层的设备,楼面上要设置吊装孔。厂房比较短时,吊装孔设在靠山墙的一端,厂房长度超过36m,则吊装孔应设在厂房中央。
多层楼面的吊装孔应在每一层相同的平面位置。在底层吊装孔附近要有大门,使需要吊装的设备由此进出。吊装孔不宜开得过大(一般控制在以内,对于外形尺寸特别大的设备的吊装,可采用安装墙或安装门,设备可直接从安装墙或安装门进人该设备位置就
位)。
(4)必须考虑设备检修、拆卸以及运送物料所需要的起重运输设备。起重设备的形式可根据使用要求定。如不设永久性起重运输设备,则应考虑有安装临时起重运输设备的场地及预埋吊钩,以便悬挂起重葫芦。如在厂房内设置永久性起重运输设备,则要考虑起重运输设备本身的高度,并使设备起吊运输高度大于遭输途中最高设备的高度。
(5)大型设备(如:塔、储罐、反应器等)应布置在装置(车间)的一侧,并靠通道,周围无障碍物,以便起重运输设备的进出及设备的吊裂,通道宽度应大于最大起吊设备的宽度。
(三)、厂房建筑对设备布置的要求
(1)凡是笨重设备或运转时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如压缩机、真空泵、粉碎机等,应该尽可能地布置在厂房的底层,并和其他生产部分隔开,以减少厂房楼面的荷重和振动。如离心机由于工艺要求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布置在底层时,应由土建专业在结构设计上采取有效的防振措施。
(2)有剧烈振动的设备,其操作台和基础不得与建筑物的柱、墙连在一起,以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3)布置设备时,要避开建筑物的柱子及主梁,如设备支承在柱子或梁上,其荷重及吊装方式需事先告知土建人员,并与其商议。
(4)厂房中操作台必须统一考虑,防止平台支柱林立重复,既有碍于整齐美观,又影响生产操作及检修。
(5)设备不应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6)在厂房的大门或楼梯旁布置设备时,要求不影响开门和妨碍行人出人畅通。 (7)设备应尽可能避免一布置在窗前,以免影响采光和开窗;如必须布置在窗前时,设备与墙间的净距应大于600mm。
(8)设备布置时应考虑设备的运输线路、安装、检修方式,以决定安装孔、吊钩及设备间距等。
(9)凡有腐蚀介质的设备,通常集中布置并设围堰,以便其地面作耐腐蚀铺砌处理和设酸性下水系统。
(10)可燃易爆设备应与其他工艺设备分开布置,并集中布置在装置(车间)一处,以便土建设置隔爆墙等有关措施。
(四)、典型设备布置规则
除以上所述的设备布置要求外,各类设备还有各自惯用的布置规则,如容器、换热器、反应器、精馏塔、泵等,在此不再赘述,可参看其他参考文献。
结论
装置(车间)布置是设计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布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装置(车间)建成后是否符合工艺要求,能否有良好的操作条件,使生产正常、安全地运行,设备的维护检修方便可行,以及对建设投资、经济效益等都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在进行装置(车间)布置前必须充分掌握有关生产、安全、卫生等资料,在布置时应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根据当地地形及气象条件,作深思熟虑、仔细推敲、多方案比较,以取得最佳布置。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化工工艺设计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3] [4]
王静康.化工过程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韩冬冰,李叙凤,王文华.化工过程设计[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 Sugiyama H, Fischer U, Hirao M, Hungerbühler K. A chemical process
design framework including different stage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 (EHS) assessment. In: Marquardt W, Pantelides C, eds. Computer Aided Chemical Engineering: Elsevier; 2006: 1021-6. [5]
E·路德维希.化工装置的工艺设计[M]. 北京:化学工艺出版社,197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