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燥方法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刘建强,李艳琴,周静静,贺学林
【摘 要】将苜蓿叶片用碳酸钠护色处理后利用自然干燥、电热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分别对苜蓿进行脱水试验,在营养价值、感官评价、复水性等方面取得最佳评价,获取最好的干燥方法及工艺。结果表明: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出的脱水苜蓿在各方面效果都比较好,几乎接近于新鲜苜蓿叶片原有的品质。
【期刊名称】《科学之友:C版》 【年(卷),期】2013(000)006 【总页数】2
【关键词】苜蓿;脱水;复水;研制
苜蓿,学名Medic ago sativa,系多年生豆科植物,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既是牲畜育肥的良好饲草,又是人们青睐的上等菜肴。苜蓿是优质的蛋白饲料作物,能够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苜蓿除了用作饲料外,还可以食用,并且具有较好的营养、医疗、保健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重视食物的营养保健价值,因此苜蓿这样的食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每年春天许多人都采食嫩苜蓿叶食用,然而苜蓿的食用受到了季节的限制。通过脱水干制,使苜蓿既能保持原有品质、较长保质期,满足消费者随时食用新鲜苜蓿的要求。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其它蔬菜脱水有较多的研究报道,而对苜蓿脱水研究至今未见。本实验通过不同的干燥方法对苜蓿进行干燥,获取最佳的干燥方法及干燥工艺,使消费者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苜蓿。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鲜嫩苜蓿叶,采自于陕西榆林学院西家属区旁;无水碳酸钠,北京红星化工厂;氯化钙,西安化学试剂厂 1.2 实验设备
电热鼓风干燥箱(GZX-9076MBE):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真空干燥箱(DZF-6210):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真空冷冻干燥箱(FD-1):北京博医康技术公司;电子天平(FA2004B):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远红外线快速水分测定仪(SFY-60):深圳市冠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真空包装机:大江真空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搪瓷盘(内径30 cm×37 cm)。 1.3 试验方法
1.3.1 干燥方法及工艺
苜蓿干燥工艺流程:精选苜蓿叶—清洗—整理-护色处理—干燥—后处理—包装—成品。 1.3.2 感官品质评价
实验主要是通过设定小组集中评分法对经过脱水后的苜蓿进行评价。 1.3.3 复水性测试
选出由不同方法干制出的最优产品,分别取5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 ℃的沸水,进行复水测试。复水时间为3 min,然后将水分沥干,计算复水率和复水后的含水量。
复水率=复水后沥干质量/干制品质量
样品复水后含水量(%)=(复水后样品的质量-干燥后的质量)/ 复水后样品
的质量
1.3.4 营养成分测定
水分含量测定:利用远红外线快速水分测定仪(SFY-60),根据105 ℃的质量恒定法来测定水分。脂肪含量测定:索氏抽提法。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粗纤维素含量测定:酸洗碱洗法(称量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干燥法对苜蓿感官品质的影响
本实验对苜蓿用四种干燥法进行干燥,将电热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分别设置75℃、80℃、85℃进行比较,对真空冷冻干燥法设置-30℃、-40℃、-50℃进行比较,分析如下(表1)。 2.2 脱水苜蓿复水性测试
分别将自然干燥法、电热干燥法、真空干燥法、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出的苜蓿进行多次复水测试,结果表明: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法脱水后的苜蓿在3 min内,复水率达到4.33、样品复水后含水量达到77%,与新鲜苜蓿含水量最为接近,是四种脱水方法中复水效果最佳的干制法。 2.3 脱水苜蓿营养成分分析
由表2可知,苜蓿叶片经脱水处理后,水分含量大大降低,仅为 5.47%,可延长保存时间。苜蓿脱水前粗蛋白质含量为29.14%,脱水后粗蛋白质含量为26.94%,脱水后粗蛋白质含量比脱水前略低,说明脱水对苜蓿的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而苜蓿脱水后,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均有所提高,可以表明苜蓿脱水后有利于粗脂肪和粗纤维的进一步合成。总的来说,苜蓿在脱水前后对营养价值的变化基本没有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