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职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6 19:11: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8)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9)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儿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10)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11)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12)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13)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14)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1、第(1)自然段在此文段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 2、经历暴风雨,拢住走散的鸭子后,杜小康哭了。他为什么哭?(3分)

3、“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一句中“长大了”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分)

- 5 -

4、文中第(2)和第(13)自然段都是环境描写,但所描写环境的色彩却完全不同,前者昏暗,后者明亮。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从结构和表达上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

五、文言文阅读理解10分

(一)阅读以下文段,并完成文段后的习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苏轼,字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下列各句中的“得”,意思是“收获”的一项是 ( ) A、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C、此余之所得也 D、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3、下列句子,是宾语前臵的一项是 (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4、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 6 -

A、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赶到饶州的德兴当县尉 B、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德兴县

C、我从齐安去临汝,但是大儿子苏迈将要去饶州的德兴县去做县尉 D、余下的船从齐安出发到临汝去,并且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德兴县 5、不是“余心动欲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B、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C、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中者 D、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北音清越 C、长乐王回深父

D、然而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 ..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8、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于是余有叹焉 ..C、至莫夜月明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D、而此独以钟名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9、根据苏轼的考察,下列与石钟山命名无关的一组是:( )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②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③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 ④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 7 -

⑤微波人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0、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对李渤的看法“余尤疑之”。 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令人觉得恐怖。 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 六、作文40分

题目:1、我打算 2、成败在细节 要求:1、二选一作文 2、字数在600字以上

3、结合现实生活,写出真情实感,书写规范

- 8 -

搜索更多关于: 职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的文档
职高二年级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c0x65zqkr83hrt8bvfe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