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左思《咏史》(其二)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比较赏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2:44: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左思《咏史》(其二)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比较赏析

作者:杨淑娟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9期

两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因为相似的出身、相似的遭遇,写出了具有相似情感的诗篇。左思的《咏史》(其二)长于比兴,表达直白,是失意中忧愤的喷腔而出,更是压迫下不平的血泪控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抑扬顿挫,含蓄委婉,是逆境中痛苦的长吁短叹,更是落魄中无奈的忍气吞声。

左思是西晋太康时期杰出的诗人。左思出身寒门,因为当时门阀氏族把持朝政,寒门庶族常常受到排挤,他仕途不得意,很多作品反映了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同时也表现了他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他的诗赋成就很高,《咏史》诗八首,是左思诗歌的代表作,所以刘勰说:“拔萃于《咏史》。”其中其二写道: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无独有偶,比他晚一百多年的南朝鲍照同样生活在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晋书·刘毅传》)的门阀社会,鲍照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憾恨中坐视时光流逝。尽管他的诗文在南朝时已和谢灵运一样,成为很有影响的三体之一,尤其是他的乐府诗“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一),但是这样一位重要诗人居然史书无传,仅在《宋书》及《南史》的《临川王义庆传》中附带提到几句。鲍照身前身后之寂寞冷清可见一斑!钟嵘曾为之叹息:“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仕途的艰难、世道的不平、世人的冷眼、年华的虚度、岁月的消磨触动着诗人敏感的心灵,在精神压抑中迸发出来的愤懑之情,在他的笔端化为警世的闪电,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指黑暗的现实。他的《拟行路难》第四首,就是鲍照此类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其中写道: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与左思的《咏史》(其二)相比,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表现手法上,都运用相似的比兴手法。《咏史》(其二)前四句用涧底松来比喻英俊人才,用山上苗来比喻世胄子弟,因为他们的出身不同,所以社会地位就会有天壤之别,由此展开评论。《拟行路难》(其四)则用“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起兴,认为人生的境遇就像水倒在地上会向不同的方向流散一样,人生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也在揭示由社会地位带来的不公。

在表达的情感上,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才能湮没、壮志难酬的遗憾和对氏族门阀制度的极度愤懑和鞭挞。左思《咏史》(其二)从第五句开始,由自然现象直指社会的不公,语言犀利直接。写道: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而且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历史上比比皆是。作者借用

左思《咏史》(其二)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比较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c14b53znz9x6b6430u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