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说课稿
(第3课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共有三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三个话题《甲午风云》,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官兵的英雄事迹,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影视、报刊、网络等多种途径,对中国近代史中甲午中日战争这一事件有所了解,但他们尚不具备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的意识。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屈辱历史,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
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屈辱历史,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定神,感受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
2.知道《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它给我国带来的灾难。 3.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教学重点:从甲午中日战争这个历史事件出发,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奋勇抗争的史实,激发其爱国情感,使其树立强国之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落后的中国在列强的炮火攻击下,国土主权沦丧的屈辱,体会“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的道理。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行为实践;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2
本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课件播放电影《甲午风云》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视频片段,结合课前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调查,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情况,从而引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屈辱历史这个话题,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感悟无数英雄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首先,教师再次播放电影《甲午风云》,展示邓世昌等爱国官兵奋勇抗争的片段,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英雄产生敬仰之情。
然后,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在小组内讲一讲,再选出优秀的全班分享,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英烈们不怕牺牲、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板书: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们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们的故事中,感悟英烈们不怕牺牲、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从而对以邓世昌为代表的民族英雄产生敬佩之情。
活动二:《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师再一次播放电影《甲午风云》,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结局的片段,了解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接着,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了解《马关条约》内容。
然后,教师用课件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同时出示,引导学生将两个条约进行对比,说一说《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板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认识到这个不平等的条约给我国带来的灾难。
活动三:感悟“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的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近代历史上我国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行梳理,学生认识到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进一步感悟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更是无数
4
爱国志士的抗争史,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并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感悟“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历史教训。
环节三:课堂小结,内化提升
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验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内化提升认识与情感。
环节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以“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设计意图: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落实行为实践。
六、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板书:在黑板中上方的中间位置是课题《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下面是:甲午中日战争中英雄们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