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完美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0 6:40: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tenglei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开阔视野,学习社科科普文的阅读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引导学生品味、推敲语言,感受文化的思想魅力,发展想象力,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3、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开展合作学习,乐于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 4、加强积累与整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知识,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9、《洛阳牡丹记》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了解洛阳牡丹的特色,使学生对素有“国花”之誉的牡丹及与之相关文化增添感悟,培养细致观察,深入了解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细致介绍洛阳牡丹的说明特色,体会本文用语精确、层次分明、涉笔成趣、摇曳多姿的行文特色。 3、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知识。 教学重难点 解读第3、4段;揣摩理解本文“可以称得上说明文的典范”这一观点。 3课时 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侧重疏通文义,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1-4);并初步梳理行文思路,解读第3、4段。 第二课时:侧重在细致梳理行文思路的基础上,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5-11);侧重理解本文在简明流畅说明文字里涉笔成趣的独特说明特色。 第三课时: 练习检测 ① 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预习作业 ② 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侧重疏通文义,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并初步梳理行文思路。,解读第3、4段 教师活动 播放PPt文件(关于“牡 丹”的图片及历代咏赞牡丹的诗篇) ① 听范读 标字音 ② 再自读 查漏音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重难点 初步梳理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文本探究 1、诵读课文 2、整体感知(书后习题) 1—4 洛阳牡丹天下第一 《洛阳牡丹记》原文由 “花品序第一”“花释名5—8各种牡丹花得名的缘由 第二”“风俗记第三”三 部分组成,请判断课文各9-11 洛阳人有关牡丹的一些风俗 个段落分别节选自原文 的哪个部分。 3、诵读第一部分,课文牡丹并非洛阳独有,唯独洛阳牡丹烘托 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洛天下第一; 列举 阳牡丹天下第一 洛阳并非只有牡丹,而洛阳人唯独引经典反钟爱牡丹; 驳 牡丹的天下第一并非地理所致,而在于个性(中气损益而极美极恶) 4、你赞成欧阳修的观点欧阳修观点:事物的美丑由中和之 吗? 气的偏颇决定的。(唯心主义) 不赞同:由人物的审美决定的 (如:卡西莫多,有人认为他美,有人认为他丑,此类事物很多) 4、 积累本部分词语,并(1)备 已(以) 独立 与洛花敌 学生诵读,.....指导学生翻译部分句子 不见齿 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教师检查...学生预习也 状况,并共(2)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同解决疏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 ..通文义中(3)乖与顺 华(花) 不然 道里...的疑难问均 自私(偏私) 题,积累必...要的文言(4)有常(普通的、平常的) 甚...词语 (很) 元气之病(损 减少) 钟..(集中表现) 均(一样的、相同.的) 5、再次诵读,重温第一洛阳牡丹如此与众不同 部分的文意 三、疑难探究 关于中和之气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侧重在继续细致梳理行文思路的基础上,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5-11)。侧重理解本文在简明流畅的说明文字里涉笔成趣的独特的说明特色。 教学重难点 侧重理解本文在简明流畅的说明文字里涉笔成趣的独特的说明特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检查预习 随即抽查第一节课所积累的知识点 二、文本探究 1、继续品读课文第二部分---花释名 本部分,如何为花释名 (先诵读—再理解) 2、讲一讲魏家花的传奇经历 3、第8段写了什么? 学生活动 备注 先总说,再分说;先略写,再详写 (择其要者而详言之) 分析为何“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 4、积累相关知识点 (5)旌 志 (7)斫 税 鬻 (8)然未闻有以名著者(没有听说有十分出名的) 5、诵读9-11,洛阳人如9-之俗 何爱牡丹花 10-上贡 11-嫁接,珍惜不愿送人 6、积累知识点 (9)大抵 城中无贵贱皆插花 负....担者亦然 ...(10)岁 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 ....(11)而少大树者 盖其不接则不...佳 直钱五千(值) .介绍牡丹花的相关内容 三、疑难探究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7、总结:这是一篇科普(语言准确) 科找出一些学性 .文,有怎样的特点 句子让学(通俗易懂) 普及性 .(即涉笔成趣) 生判断 (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文学性 .(科普文写得如此,实为精彩) (1)如何理解第3、4段? ---(借助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2)导语中说本文“在简明流畅的说明文字里,涉笔成趣,多有现实生活的折光,足以启人深思”,文中哪处文字体现了这一特色? ---(借助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主体是对洛阳牡丹的介绍说明,但在详实的说明中确自然而然的渗透着深刻的理趣,生活的情趣) 此文“可以称得上说明文的典范” ,完全源于作者细致观察、深入了解生活的;源于用语精确、层次分明、涉笔成趣、摇曳多姿的行文特色 。 不超过100字,概述本文内容 八、补充拓展 10、《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抓住关键句,理解作者观点,把握文章结构。 2、 从美学角度来欣赏维纳斯的残缺美,体会在艺术欣赏中,想象的作用。 3、 联系中外多种艺术作品实例,体会作品所体现的美学规律。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本文清晰的结构和作者严谨的思路。 2、正确理解艺术作品“残缺美”中“残缺”的含义,它不等同于缺陷,“残缺美”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即其他部分的和谐。 教学策略 教学计划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介绍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 生介绍断臂的维纳斯的发现过程 核心句 2、 臂。 a、 她必须失去双臂――完整 ......备注 课前准备配ppt 二、文本探究 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 本文的论说结构非 作者是如何围绕本文――2段、3段,从正面论述。 核心句组织材料的?为――4段、5段,从反面论述。 常严谨/串――而不内容,为后什么说必须失去而且只b、她失去的必须是双臂........能失去双臂呢?--结合文是其他部分――6段、7段补充说文的赏析本回答(即失去意味着什明,强化文章核心观点。 么) 作者的观点你理解吗? 3、青冈卓行强调,维纳残缺固然蕴藏着巨大的魅力,但这 斯像必须失去双臂才能种魅力产生的前提是雕像其他部如此秀丽迷人,那么艺术分的匀称和谐。 作品一定要刻意追求残她的美不只在她的残缺,“惊人的缺美吗?讨论回答 调和”,“美的典型”“匀称的魅力”失去的双臂营造出一种神秘,才能调动人去想象拥有双臂的原像该是怎样的完美。 4、--作者所说的“完整”不是外型的完好无缺,而是一种“整体美”,是艺作铺垫 术品所应追求的一种神韵气质。而这神韵中最重要的特质便是“想象”,真正美的作品应该可以极大地激发审美者的想象力,触动他的心灵,令审美者有发自内心的感动。断臂维纳斯的迷人之处恰恰在于那偶然造成的丧失,激发了人们对完美生命的想象。 5、你能想到哪些残缺但古罗马斗兽场 却有着无限魅力的艺术比萨斜塔 品 残缺的长城 798的德式厂房 胜利女神雕像 圆明园 有意留下空白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是一篇随笔文学,是“美文学”,但作者在阐述自己 的美学观点时文思严密,在明确提出观点后,即从正反面进行对比论述,又从侧面作结,加以强调,从而使文章的核心观点得到较为严密的论证,并产生较强的信服力。 11、《这个世界的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普文章阅读的兴趣。 三、疑难探究 继续发现艺术中的残缺与留白,完成相应练习 搜集古今中外艺术作品实例,如雕塑、绘画、篆刻、书法等有国画构图常取断山、孤松、疏林,关材料。 2.阅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关心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学会善待任何生命的形式,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3.学习文章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事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 教学策略 教学计划 教学过程: 作为自读课文来学习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检查预习 慰藉 颤动 含糊 剔出 蝙蝠 骨骼 叩动 二、文本探究 1、简单了解作者 托马斯-刘易斯 美国 非常伟大的医学家、生物学家、科非常优秀普作家《细胞生命的礼赞》,关注的科普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完美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c1u55a87r3pit886asl2xn8u9whjn0048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