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贝努力大数定律
定理:在n次独立试验序列中,设每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概率为p(0?p?1),以?n表示 n次试验中A出现的次数,则对任意??0,有limP(n???nn?p??)?1。
第三节 中心极限定理
教学目的:掌握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
教学难点:掌握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的应用。 内容提要:
1.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
定理:设?1,?2,......,?n,......是相互独立且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 E?i??,
D?i??2,i?1,2,......则对任意实数x,有limP(k?1n????nk?n??x)?12?n??x??e?t22dt
2. 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
定理:在n重贝努力试验中,成功的次数为?,而在每次试验中成功的概率为
p(0?p?1),q?1?p,则对任意实数x,有limP(n????npnpq?x)??x??12?e?t22dt
教学时数:1学时
作 业:习题五 3、4、5、6
第六章 数理统计基本概念
第一节 总体与样本
教学目的:掌握总体、样本、简单样本、样本分布等概念的含义。
教学重点:掌握总体、总体单元、有限总体、无限总体、一元总体、多元总体、样本、简单样本、样本分布概念。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中的这些概念的实际含义。 内容提要: 1.总体
(1)总体:把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2)总体单元(个体):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称为总体单元。 (3)有限总体:总体单元数有限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
(4)无限总体:总体单元数无限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5)一元总体:只研究总体的一个指标,这样的总体称为一元总体。
(6)多元总体:研究总体的二个或二个以上指标,这样的总体称为多元总体。 2.样本
(1)样本:从总体X(一元总体)中抽取n个个体(总体单元)X1,X2,......,Xn,则称(X1,X2,......,Xn)为来自总体X的容量为n的样本,n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样本(简称样本):设(X1,X2,......,Xn)为来自总体X的容量为n的样本,如果X1,X2,......,Xn相互独立且均与X同分布,则称(X1,X2,......,Xn)为简单随机样本,以后无特殊说明均简称样本。 3. 样本的分布
设总体X的分布函数为F(x),则样本(X1,X2,......,Xn)的联合分布函数为
Fn(X1,X2,......,Xn)=P(X1?x1,X2?x2,......,Xn?xn)
=P(X1?x1)P(X2?x2)......P(Xn?xn)=F(x1)F(x2)......F(xn)=
?F(x)
ii?1n当X为离散总体且概率分布为P(X?xi)?p(xi)?pi,则(X1,X2,......,Xn)的联合概率分布为P(X1?x1,X2?x2,......,Xn?xn)??p(x)=?pii?1nni
i?1当X为连续总体且分布函数为f(x)时,则(X1,X2,......,Xn)的联合分布为
f(x1,x2,......,xn)??f(x)
ii?1n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节 统计量与抽样分布
教学目的:掌握统计量、常用统计量及抽样分布,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抽样分布。 教学重点:常用统计量及抽样分布。 教学难点:抽样分布及其运用。 内容提要: 1.统计量
X2,定义:(X1,为来源于总体X的样本,若?(t1,t2,?,tn)为(t1,t2,?,tn)...,Xn)
的n元连续函数,且?中不含任何未知参数,则称?(X1,X2,....,Xn)为一个统计量,抽样
前,统计量作为n维随机变量(X1,X2,...,Xn)的函数为一随机变量,而抽样后X1,
X2,...,Xn都有了具体取值,相应?(X1,X2,....,Xn)称为统计量的值。
2. 常用统计量
1n(1)样本均值:X??Xi
ni?11n(Xi?X)2 (2)样本方差:S??n?1i?12(3)样本标准差:S?1n(Xi?X)2 ?n?1i?1(4)样本离差平方和:L??(Xi?X)2?i?1n?Xi?nX
i?1kn221n(5)样本k阶矩(原点矩):Mk??Xi,k?1,2,......
ni?1(6)样本k阶中心矩:Mk3.抽样分布
(1)定理1:设总体X~N(?,?),(X1,X2,...,Xn)为来源于总体X的样本,则EX??,DX?2'1n??(Xi?X)k,k?1,2,...... ni?1121?,且X~N(?,?2)。 nn2推论:若总体X~N(?,?),则
X???n~N(0,1)
(2)定理2:设总体X~N(?,?),(X1,X2,...,Xn)为来源于总体X的样本,则X与S独立且
22(n?1)S2?2~?2(n?1)。
2(3)定理3:设总体X~N(?,?),(X1,X2,...,Xn)为来源于总体X的样本,则
X??Sn~t(n?1)。
22(4)定理4:设两总体X与Y相互独立, X~N(?1,?1),Y~N(?2,?2),(X1,
X2,...,Xn1)和(Y1,Y2,...,Yn2)分别来源于总体X和Y的容量分别为n1和n2的
样本,样本平均数与样本方差分别记为X,S1和Y,S2,则有:
(1)
22X?Y?(?1??2)?1222n1(2)
?22?22~N(0,1)
n2S1?1S2?2~F(n1?1,n2?1)
22(3)如果有?1??2,则
X?Y?(?1??2)(n1?1)S1?(n2?1)S211(?)n1?n2?2n1n2教学时数:2学时
作 业:习题六
22~t(n1?n2?2)
1、2、3、4、6、7、8、9、11
第七章 估计
第一节 点估计
教学目的:掌握参数点估计的两种常见方法:矩法及最大似然法;会判定估计量的优良性,即无偏性、有效性及一致性。
教学重点:矩估计的方法;最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及具体求法;评价点估计量的优良性。
教学难点:理解最大似然法的原理与矩估计法的不同,掌握评价点估计量的优良性。 教学内容: 1.求点估计量方法 (1)矩法估计的概念和具体求法 (2)最大似然法思想和具体求法 2.估计的优良性 (1)无偏性 (2)有效性 (3)一致性
教学时数:3学时
作 业:习题七 1、2、4、5、6
第二节 区间估计的一般概念
教学目的:介绍区间估计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区间估计与点估计的不同之处;会查分位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