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7:22: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答案: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双方,始终处于此增彼减、此进被迟的消长运动变化状态。且阴阳之间在“阴长阳消”、“阳长阴消”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这就是阴阳的消长平衡。如以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状态而言,兴奋为阳,抑制为阴。白天阳盛,人以兴奋为主;黑夜阴盛,人以抑制为主。子夜—阳生,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渐转为兴奋、即由“阳消阴长”内“阴消阳长”逐渐转化。日个一阻生,人体生理机能也从兴奋逐渐转向抑制,即由“阴消阳长”向“阳消阴长”逐渐转化。但从一昼夜的总体看,阴阳之间是相对平衡的。

(七) (较难)何谓阴阳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

答案: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明。如本是热盛的阳证由于某些原因耗损正气,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汗多、四肢厥冷体温下降、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证,此即阳证转化为阴证;若抢救及时,护理得当,则正气得以来复,四

肢转温,色脉转和,此即阳复之象,此即阴证转化为阳证。

(八) (较难)发生阴阳转化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

答案: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阴阳互根,即阴和阳都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阴阳对立双方之所以能够转化,是因为对立着的双方倚伏着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因素。如以阴阳消长为量变的话,那么变化之极,就可发生阴阳转化的质变。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重明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和“极”就是发生阴阳转化的条件。

(十二) (中等)阴阳的互根互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①相对立物质之间的互根互用,如气和血之间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②相对立功能之间的互根互用,如兴奋印抑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③物质与功能之间的互根互用,如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的运动产生了功能,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

(十三)(较难)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消长、转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案: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消长、转化,彼此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如果没有阴阳对立双方的相互依存,也就不可能有阴印制约消长和相互转化。阴阳的制约和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制约和消长的必然结果,没有阴阳制约和消长酌量变过程也不会有阴阳转化的质变过程。阴阳的消长和转化又都是以阴阳的对立和互根为基础的。

(十四) (较难)人体的五脏阴阳是怎样划分的?

答案:五脏的阴阳属性,是根据它们的部位和性质来划分

的。从部位上来说:心肺位于上部(胸腔)局限;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局阴。从性质上来说,心属火,火届阳,故心为阳脏,以阳脏居阳位,则为阳中之阳脏;肺属金,金属阴,故肺为阴脏,以阴脏居阳位,则为阳中之阴脏;肝属木,木属阳,故肝为阳脏,以阳脏居阴位,则为阴中之阳脏;肾属水,水属阴,故肾为阴脏,以阴脏居阴位,则为阴中之阴脏;脾属湿土,湿土属明(较水之阴性为轻),故脾为至阴之脏(至者,到也),以至阴之脏居于阴位,则脾为阴中之至阴脏。

(十五) (较难)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答案:尽管疾病的病理变化非常复杂,但都可以用明阳失调来概括说明: ①阴阳偏胜:a.阳胜则热,阳性则阴病。阳邪致病使阳偏盛而形成热证,而阳长阴消.阳胜必耗阴液,阴液受伤,成为阴病。b·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阴邪致病使阴偏胜而形成寒证,而阴长阳消,必伤阳气,阳气受伤,成为阳病。

②阴阳偏衰出阳虚则寒。阳虚不能制阴,阴相对伯盛,出现寒象。b.阴虚则热。阴虚不

29

能制阳,阳相对亢盛,出现热象。

③阴阳互损:阴虚到一定程度,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从而出现阳虚的现象,此为阴损及阳;阳虚到一定程度,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从而出现阴虚的现象,此为阳损及阴。最终导致阴阳两虚。

④阴阳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阳证亦可转化为阴证。

(十六) (较难)怎样用阴阳属性分析药物性能?其意义如何?

答案:中药的性能,主要是依据共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而定。四气中的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五味中的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在升降浮沉中,具有升浮向上向外趋向者属阳,沉降向内向内者属阴。分析药物阴阳属性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有利于准确地应用不同阴阳属性的药物,纠正疾病过程中的阴阳失调,从而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

(十七) (较难)为什么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答案: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都是一个密切联结着的有机整体又是可以区分为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部分.如以人体的内外而言,则体表为阳、体内为阴;以体表而言,则背部、肢体伸侧为阳,胸腹、肢体屈侧为阴;以内脏而言,则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以一个脏而言,则心有心阴、心阳;肝有肝阴、肝阳;肾有肾阴、肾阳等。因此,凡是人体中有形质的各种组织结构,均可划分其阴阳属性,所以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名词解释

6.(容易)五材:

答案:即指木、火、十、余、水五种物质。认为这五种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 7.(中等) 8.(容易) 9.(容易)五液:

答案:五脏所化生的液体。即汗、涕、泪、涎、唾。 10.(容易)五色 :

答案: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11.(容易)五官 :

答案:目、舌、口、鼻、耳五个感觉器官。 12.(容易)五体:

答案:筋、脉、肉、皮毛、骨五种形体组织。 13.(容易)五志 :

答案: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变化。 14.(容易)相生:

答案:指—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 15.(容易) 16.(交易)制化 : 答案:.制,即制约;化,即生化。制化,即五行生克规律的结合。事物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维持其相对的平衡。五行之间这种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生化、相制约的生克关系,谓之制化。 17.(中等) 18.(中等)相悔 :

答案:悔,是欺悔、恃强凌弱之意。相侮这里指的是反悔,反过来欺悔,即反克,是一种异常的相克反应。 27.(中等)五行学说:

30

答案: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是以本、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来阐释自然界和人体变化规律的学说。 28.(中等)木曰曲直: 答案: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树干能屈能伸、向上向外舒展的状态。“木曰曲直”,即是说木的特性是曲直,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9.(中等)火曰炎上: 答案:炎,热也;上,向上。“炎上”,是指火的发热、温暖、向上升腾的特点。“火曰炎上”,即是说火的特性是炎亡.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30.(中等)土爱稼穑: 答案:春种曰稼,秋收曰穑。“稼穑”,泛指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土爱稼穑”,是指土具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甲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31.(中等)金曰从革:

答案: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金曰从革”.是指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之特性。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32.(中等)水曰润下 : 答案:润,滋润;下,下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闭藏、向下运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33.(容易)母病及子:

答案:是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病变传变。疾病的传变由母脏传及子脏,谓之母病及子。 34.(容易)子病犯母

答案:又称“子盗母气” 。是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病变传变。疾病的传变由于脏传及母脏,称为子病犯母。 35.(中等)培土生金:

答案: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即用补脾益气而补益肺气的方法,又称补养脾肺法。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的肺虚脾弱之证。 36.(中等)泻南补北:

答案:是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泻南补北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37.(中等)虚则补其母:

答案: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用于母子关系因补母能令子实(母能生子),故虚则补其母。 38.(中等)实则泻其子:

答案: 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用于母子关系,因泻子能令母虚(子盗母气),故实则泻其子。

二、 填空题

9.(中等)《 10.(中等) 11.(中等) 12.(中等) 13.(较难)心火之气有余,既可乘袭——又可反悔—— 心火之气不足,既可导致——相乘,又为——所梅。

答案:肺金;肾水;肾水,肺金 14.(中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木——土关系。 答案:乘

31

15.

39.(容易)五行学说的起源,一般认为是从___和___等演化而来。 答案:五方税,五才说 40.(中等)《尚书·洪范》对五行的持性作了经典性阐释“土爱———,“金曰——”。 答案:稼稿;从革 41.(中等)五行学说对事物进行归类,其主要方法为——一和——。 答案:取象比类;推演络绎 42.(中等) 43.(中等) 44.(中等)

45(中等)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和一——两个方面。 答案:相乘;相侮 46.(较难)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病;脾虚病人,面见青色,为——。

答案:肝;木乘土

47.(中等)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 答案:补母泻子;抑强扶弱 24.(中等) 25.(中等) 26。(中等)益火补土法是温——而补——的一种方法。 答案:肾阳;脾阳 27.(较难)“肝火犯肺”属五行中的——关系,即——关系又称——’

答案:相悔;反克;反悔 29.(中等)

三、 判断题

11.(中等)五行之间“所胜”与“所不胜”关系,即是相克。(√) 12. (中等)肾病影响到肝脏,即是“母病及子”。 (√ ) 13(中等).五行实际上是指“五材”。 ( × )

14. (中等)五行中,土为木之所不胜,金为木之所胜。 (× ) 15. (中等)心火之气有余,既可乘肺金,又可反悔脾土。 (√ )

16. (中等)心火之气不足,势必导致肝木乘心火,肾水反悔心火。 (√ ) 17. (中等)中医学以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说明人体病理现象。(× )

18.(中等)中医学以五行的乘侮关系阐释脏腑间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 25. (中等)五行之中.凡具有生化特性者、大部属于木类,( √ ) 26. (中等)“泻南补北法”是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而确立的治疗方法。(× ) 27. (中等)心火旺盛,累及肝脏,引动肝火,致心肝火旺为母病及子。 (× ) 28. (中等)—般来说.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浅;子病犯母时病情较重。 (√ ) 29. (中等)疾病的传变.相乘时的病情较深重;相侮时的病情较轻( ) 30. (中等)肺金的肃降,以制约肝气,肝火的上升,称为金克木。( √ ) 47.(中等)五行乘侮可同时并见、均为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 √ ) 48.(中等)五行相生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正常现象.而相克则为异常变化。 ( √ ) 49.(中等)当木过度虚弱时,则不仅金来乘木,而且土也会因木之 衰弱而“反克”之。 ( √ ) 50.(中等)疾病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浅,子病及母 病情校重。 ( √ )

四、 单项选择题

32

搜索更多关于: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的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c3vu9iozz4mu7526k929d31q9p63i00ecm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