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 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 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 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 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 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
(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
【答案】 (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 (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③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
④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本文具有讽刺意义。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庸人自扰, 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 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意思相反的成语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①句中重点词有: 坠:掉;句意为:即使坠落了,也不会有所伤害。
②句中重点词有:舍:通“释”,释然。句意为:那个人释然后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了很高兴。
(4)“杞人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从积极意义上看,要有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对我们来说也很有必要。如20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该忧天忧地了。 故答案为:⑴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 ⑵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⑶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⑷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答题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和理解;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对问题的评价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题意来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 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鹤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鹤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一种凶猛的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狼洞其中 洞:洞口 B. 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C. 鹊巢其上 巢:筑巢 D. 集古木上 集:停息、聚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3)【甲】文中的狼贪婪、凶狠、狡诈,【乙】文中的鹊是怎样的呢? 【答案】 (1)A
(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
祝,并(向鹳)致谢。
(3)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解析】【分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句子意思,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依据语境判断字词意思。A.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故选A。
(2)①重点词语:变诈 : 诡诈 ; 止:只是;句意: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重点词语:谢:致谢。句意: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3)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抓住鹊的行为表现的描写,理解形象,最后体会文章所说明的道理。 故答案为:⑴A;
⑵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②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⑶①有情义,乐帮助;②会动脑;③善求助,④懂感恩。
【点评】⑴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
⑵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 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文章主题情感,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回答。 【附参考译文】
【乙】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喜鹊在上面筑巢,快孵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飞翔,不停地悲伤鸣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扬长而去,不久,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事在诉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鹤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使向鹊巢冲了下去,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
【注】①踵:到,走到。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