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年中考试题荟萃之文言文阅读3A试题2B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6:18: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六)(鄂州)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5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其旁,出堡

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小石城山记》

25

:即“埤【注】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②垠:边界,尽头。 ③睥睨(pìnì)

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⑤箭:小竹子。 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益奇而坚 .

(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日更定矣 ..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 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 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的不平之气。 (七)(黄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1-5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二翁登泰山》

26

【注】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阙处( ) (2)属引凄异( ) ..(3)二人对酌( ) (4)绝长江 ( )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

C.虽乘奔御风 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5.(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 、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八)(黄石)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

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了解) .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7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何异断斯织乎?

(九)(荆门)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节选)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卖蒜老叟》 【注】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叩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 陷入尺许 ..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B.始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堵(堵:墙) 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28

2016年中考试题荟萃之文言文阅读3A试题2B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ce6v4fms758u602x74s2b61z97l7x017m9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