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作者:王彪
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02期
摘 要:中小学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近年来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让更多的教师以及教研工作者深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迫在眉睫。中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学科,不容忽视。对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审美情趣
在人们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爱美是人的天性。但爱美的前提是要学会判断美。美术是我们表达情感的直观形象的语言,能为我们创造视觉形象,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学生只有拥有审美判断能力,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才能实现审美价值。美术的这些特点为实现核心素养提供了可能。 一、美术学科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美术学科所涉及的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 1.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对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理解、运用中所形成的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教材,了解优秀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领悟艺术家的情感及作品中的内涵,这正是人文积淀的具体体现和渗透;学生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以及对生活的感受进行创作,以充分体现自己的审美感受和认识,这就是美术学科带给学生的人文情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了解艺术,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技能,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他们能够尊重和理解美术,具有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综合这些,便是美术学科中人文底蕴的体现。 2.科学精神
美术表现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了解并能运用各类素材,运用科学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将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进行表达。如,教师指导学生在美术综合实践学习中,能够运用科学原理、空间意识、造型意识来设计制作玩具等。在制作课,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等。 3.健康生活
相关推荐: